晚清120个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哈佛留学生
2008年12月04日 11:29中国青年报 南方周末 】 【打印

梅的家庭首先反对。但是反对的方式倒也奇特。梅的爸爸说了一个条件,他让容揆在一个时间段之内不能和梅见面,也不许以各种方式联络。容揆照做了。尽管在他们订婚的时候,梅的父亲早已经去世。他们的订婚日期在1893年,容揆滞留美国后13年。这是一个马拉松式的恋爱故事。

容揆的孙子丹纳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祖父和祖母恋爱的故事:当那个日子来临的时候,梅在楼上的窗口焦急地等待,她看见容揆朝自己家走来,但步伐非常沉重,而且心事重重。但最终他走到了门前,敲响了家门。在那一刻,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定会结婚。

1893年,容揆开始供职于中国驻美国公使馆,直至1943年去世。

在他的一生的许多选择中,能够看出他在两种文化背景中的徘徊。他一辈子生活在美国,但他始终在中国驻美使馆任职,这既是他的叔叔容闳当年资助他滞留美国不归时提出的条件,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他养育了7个孩子,所有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他没有教他们中任何一个人说中文,这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保护自己的孩子尽量不受种族歧视伤害的一种办法。但是他却在7个孩子的名字当中,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全名YUNGKWAI给了他们,作为中国血统永远的印记。

马山海战战败 李鸿章收拾残局

1883年,朝廷的议论一直在越南问题上,两三年来,法国在中国的藩属国越南步步紧逼,朝廷犹豫战和,官员分为两派,吵吵嚷嚷。

而李鸿章这次是下决心要尽量避免战事的:洋务实力尚需发展,此战耗银巨大而中国却无太多实际利益,因为多年来清政府自顾不暇,越南实际上已经受到法国的控制,何以现在要冒同法国交战的危险来争夺这个宗主权呢?

农历三月十五日,朝廷发谕旨到李鸿章家中,命他回北洋大臣署任;三月二十五日的诏书却突然命他“前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所有广东、广西、云南防军都归其节制。

常人看来,这是朝廷对李鸿章的倚重,但是,李鸿章自己却察觉到,这可能是政敌设下的陷阱,于是坚决拒绝了这一任命,清廷也只好照允。又过几个月后,朝廷又召回李鸿章到他原来任上。

这一微妙时期于是被安全度过。个人风险得以避免,但李鸿章非常担心,他深知打仗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洋务现在亟需钱用,中法之战不管胜负,对中国而言都是损失,更何况他深知中法力量对比。

在两年前,李鸿章把他在外交和内政方面的思想总结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只要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益,能不打仗尽量不打,因为时不我待,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只有中国还恪守成法,国力停滞不前,即使与一个国家保持了和平,新的敌人又产生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冠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