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分析说,上个世纪80年代,“官倒”是腐败的主要表现,其主因是价格双轨制。“官倒”主要是通过“走后门”“批条子”,利用价格差行贿受贿、投机诈骗、倒买倒卖。
于是,“打击官倒”成为1989年廉政的一个口号。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回忆说,当初为了铲除“官倒”,中央决定价格并轨,价格并轨后没有差价。只是当时的价格改革的条件实际上是不具备的,一时间的抢购风潮,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后来,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消失,“倒爷”这个说法也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消失。1997年3月,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只有未被取消且暂行了20多年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偶尔还是会像幽灵般溜出来让人们再次领教“投机倒把”的含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80年代,中国曾经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制度改革,叫做价格双轨制,价格双轨制应该是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或者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那我们现在就请华生教授谈一谈当时为什么要提出价格双轨制这个理论,如果没有双轨制,那么价格改革能不能推动,或者说能不能有所突破。
火柴调价惊动政治局 计划经济不得不变
华生:当时价格双轨制改革的背景提出来是在1984年,那个时候还是改革初期,1984年以前中国是叫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基本上应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候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来规定的。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火柴,当时火柴一盒是两分钱,火柴的价格要变动,政治局会议就讨论,当时大家的观念是我们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价格稳定,像火柴这样一个涉及到每个人使用的东西,尽管很小,但是要上政治局会议上研究,谈价格能不能动,它对整个社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1984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那年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小平讲这个全会提出了一些新东西,是老祖宗没有的,主要就是什么?指的就是提出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到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商品经济作为落脚点,实际上应该说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端。这句话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来,市场经济在那个时候,高层意见不是完全统一,但是能够在这个上面统一思想,小平当时就说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是过去所没有的,讲出了老祖宗没有说出的新东西。在这个背景下,要从计划经济为主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上面来,怎么转,显然,不可能一下子把价格放开,跳到市场经济,第一是条件不允许,所有东西都是计划管制的,一下放开了以后,社会会混乱到什么程度,这是从效果上来说。从政策指导思想上,也不可能,你想我们刚刚统一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可以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尽管是商品经济,还是有计划的,你怎么可能说国家什么都不管呢,那肯定也不行。在这个方向上怎么改,就变成一个当时整个经济改革面临的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做?
物价闯关:1978年以来最大一次经济失控10月宣告失利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 喇叭一响不做省长
从1984年起,到1988年前后,全国各地像万科这样发行股票和债券(资讯,行情)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在普通的市民中,股票、债券也完全是新玩意儿,敢于下水一试的人没有几个。
1988年8月,36岁的华尔街马基罗斯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高西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员王波明相约从纽约回到北京。没有人请他们回来,对国家建设的热情是唯一的动力,他们回国的目标是:筹建中国的股票交易所。
高西庆们写出了一份《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这是第一份系统阐述中国股票市场的建设性文本。11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一起在中南海听取了这群青年人的汇报.
编辑:
李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