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陈独秀专门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批评,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指出这时片面宣传“拥护苏联”“于我们不利”,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广大群众都认同苏联是中国解放的朋友”。1929年11月,中共中央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坚持组织原则把陈独秀开除党籍。
马鼎盛: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五年的总书记。毛泽东承认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由于斯大林把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卸到陈独秀身上,撤掉他总书记职务;后因反对苏军入侵中国东北,陈独秀被开除出共产党。此后“右倾投降主义、机会主义、托派、叛徒、汉奸”等等帽子扣将过来,陈独秀的墓碑也弄到猪圈里去。1984年,中共总书记胡耀邦指示中央负责理论研究的干部说;对陈独秀复杂的一生应当根据详尽确实的材料深入细致分析,过去很长时期对陈全盘否定是不公正的。陈独秀在本世纪最初二十几年为中国革命立了很大功劳,後来犯了错误,但也不能将大革命的失败完全归咎於陈独秀。
刘立群(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调研员):陈独秀作为一个有主见的知识分子,他不是人云亦云。
王康(民间学者):中国人取名字很怪,这个名字和他一生的命运常常惊人地合拍,陈独秀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解说:领航新文化运动,酝酿政党政治,有人说他是一个振臂一呼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汉奸卖国贼。总之,他是二十世纪的一声惊雷。从巅峰到落寞。
陈独秀
马鼎盛: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生于安徽安庆怀宁县,自幼丧父,祖父陈章旭督促他修习四书五经,倔强的孩子得到爷爷的评语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陈独秀1896年17岁考中秀才,次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接受近代化教育。1901年因反清宣传受通缉逃亡日本,入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1903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拒俄运动,组织安徽爱国会。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的《国民日报》。1904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转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教浙江陆军学堂。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促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说:1915年9月15日,16开本的《青年》杂志第一期问世,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的发刊词,批判孔孟倡导自由,以民主和科学作为思想武器。后来“民主和科学”根据英文的译音被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其后十几年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敬告青年》的发刊词是陈独秀一生中最辉煌的手笔,以至于今天,那篇字数不多的发刊词仍然占据了陈独秀墓园最显著的位置。然而在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本每期编辑费和稿费总共不超过200块大洋,第二期就改名为《新青年》的杂志,将喻示着一个崭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个偶然的契机,陈独秀结识了当时还在美国留学的胡适。
下一页:李大钊工资是120块而毛泽东则只有8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