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掌柜陈云 毛泽东眼里的“能”人
2008年10月13日 15:3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马鼎盛] [风范大国民] [陈云] [毛泽东]

马鼎盛:树立世之风范,铸造国之脊梁,欢迎收看风范大国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国民总产值增长了十多倍,超过英国、法国晋身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号称红色掌柜的陈云功不可没。毛泽东评价陈云用一个“能”字。延安时期陈云为自己定下原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字,为他一生恪守。

陈云原名廖陈云。出身贫农,十四岁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是中共建党时期的领袖中少有的工人阶级。陈云在1925年五卅运动后入党,1934年1月,他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白区工作部部长时,才二十八九岁。参加遵义会议后,中央派陈云回上海恢复白区工作。1935年陈云奉命去参加共产国际“七大”。陈云在莫斯科写《随军西行见闻录》,首次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比美国人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早一年多

从延安到东北,直到主持全中财经工作,陈云的一生都与经济关联,他稳定物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反冒进、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等等,人称“危难时期的经济学家”。20年前佛教诗人赵朴初为陈云题诗一首,“唯实是求,珠落还起。加减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谋深算,国之所倚。”

从抗战时期陈云掌管经济 以理财之道治军

马鼎盛:陈云掌管经济是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封锁开始的。

根据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国民政府开始发给八路军经费,边区的财政方针是争取外援,休养民力。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停发全部军饷,并阻截国内外对边区的捐助,严密封锁使边区的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根据地被逼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政策。当时许多干部觉得政治,军事工作光荣,轻视经济,技术工作。陈云早就认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吃饭穿衣是大事、难事,而经济工作是根本。

毛泽东评价陈云:“他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能抓到要点。”

解说:皖南事变之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全面封锁,边区贸易严重入超,金融不稳定,到1943年时,边区钞票增发了17倍,物价上涨了20倍。1944年3月,陈云出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

曹应旺:陈云去了以后,主要解决贸易,财政金融问题。怎么把边区经济问题解决好,贸易,财政,金融问题解决好,他经常到延安去调研。

解说:陈云经常亲自到延安南门外的市场去,与农民和商贩交谈,直接了解物价波动情况。他还让人想方设法了解国统区的物价和物资储备情况。

解说:高价收购的政策,打碎了国统区对边区的封锁,甚至有的国民党军官,也偷偷贩运棉花往边区。边区人民的穿衣问题得到解决。而对于边区出口的盐,陈云则采用囤盐提价。

把边区的盐卖出去,产盐,屯盐,硝盐,国统区的盐价格过低,在几个比较关键的地方,屯盐,把盐储藏起来,然后再根据外面的变化,再把盐卖出去。

当时战争把海边的盐的来路断掉了,阎锡山的部队不得不到边区来买盐,边区的盐以比较高的价格出售了。

解说:主持边区财政不到2年,边区金融稳定,财政收支平衡,陈云声望极大提高。

马鼎盛:抗战胜利后,中共全力以赴抢占东北,十三名政治局委员出动了陈云、彭真和高岗,更派大将林彪、罗荣桓和中央委员张闻天、李富春等经营这个重工业基地。陈云主管财经“老本行”,重大财经方针政策,钞票印多少都要他来定。陈云把财经问题分为生财和理财之道,生财包括清算敌伪财产、税收、发公债等。理财则是根据战时经济的混乱,手里经常拿物资,不要拿票子;要预筹当地经济以及东北对全中国的支援。国民党在“劫收”中迅速腐烂,共产党却没被灯红酒绿打垮。

东北盛产粮食,但不少地方却禁粮出境,陈云提出“东北余粮必卖。对策应该是流。”东北工业比陕甘宁边区先进得多,经营管理工厂是大学问,陈云说:“公产不是机关,也不是部队,开工厂一定要经济核算,考核成本。用人也要有制度,既要精干又要合理,赏罚分明。”土八路的作风一扫而空。

即使同兄弟解放区经济协作,陈云也要求讲信誉,签合同,不能违约。奉命无偿支持兄弟地区是另一回事。东北解放区的经济稳定,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保了底。

陈云以理财之道治军。1946年底,国民党10万大军围攻南满军区,共军被压缩在鸭绿江边三个县。东北局副书记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落实“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战略方针。陈云对主张撤出南满的多数人说服;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何况今天撤出南满要损失几千人,将来再打回来又要损失几千人,还不如坚持南满斗争。最后,大家拥护陈云“都留在南满,在长白山上打红旗”的决策。

下一页:大跃进中 毛泽东评价:现在看来真理在陈云手里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