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影业的最大遗憾:看错功夫之王李小龙
2008年04月07日 15:4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敢为人先,开放兼容,求真务实的精神,沉淀在南粤大地,岭南人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马鼎盛:树立世之风范,铸造国之脊梁,欢迎收看贝因美《风范大国民》。

在众多的岭南人杰中,除政治领袖、民族英雄之外,在文艺界、影视界里的岭南人也各领风骚,有“中国电影之父”的黎民伟,还有写出《黄河大合唱》,激励亿万抗日军民的音乐家冼星海,海洋性气候给岭南人和岭南文化带来国际视野。

是谁把“功夫”这句广东话写进所有外文的词典?是谁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李三脚”,踢走了“东亚病夫”的蔑称?不朽的名字李小龙,成为力量和速度的代名词。

他的形象、风格被一代代中外青年尊为偶像,他的影片成为经典,李小龙开了“功夫电影”的先河。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直到今天,李小龙一直抓住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他掀起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为唯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世纪英雄与偶像”的华人,李小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功夫偶像、文化偶像和精神偶像。

马鼎盛:在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文革时期,能以超前意识看到李小龙电影的第一批北京人,就有毛泽东。毛泽东夸李小龙,说他武功好,表演精彩,为中国人增了光,他的电影正气凛然,爱憎分明。我想这一老一少的心是相通的,都深受洋鬼子压迫,都在寻找以弱敌强的途径。

毛泽东手里没有钱,缺乏高科技,那就发挥人的因素,放精神原子弹。李小龙的力量,比不过牛高马大的洋人,就利用灵活和速度的东方人优势,创造出“截拳道”,手不够长就起飞脚,中国人的面子和尊严,都是靠实力打出来的,所谓主流世界就吃这一套。

中国电影要昂首迈向国际舞台,当然凭真本事,那些靠一脱成名,拍洋味电影,哗众取宠的大腕和名导演,即使讨到了奥斯卡奖,也不是李小龙那个档次。

深受李小龙影响的成龙也曾说过,李小龙是香港电影史无前例的头号明星,他生前是一座丰碑,逝后是一个传奇,他的功夫片令世界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李小龙,祖籍广东顺德,生于美国旧金山,那一年是1940年11月27日,中国的龙年,他的一生同时拥有东方的传承,以及西方的影响。1958年,18岁的李小龙试图打破几百年东西方文化的门户偏见,在西雅图开班教授外国人。

李小龙的武馆设在西雅图唐人街的一个地下室里,初衷是以此为谋生手段,并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创业之初是艰难的,问津武馆的人寥寥无几,几个月后,他用大学里巡回表演的方法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到1961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的李小龙,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华人,这让他有机会被好莱坞片场发现,并参加了电视剧《青蜂侠》的拍摄。

李小龙:我叫李小龙,我1940年出生在旧金山,我今年24岁。

李小龙在《青蜂侠》中的表演很成功,尽管带着面具,但是他的鲜明特色,很快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蜂侠》只演了一季就下档了,因为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好莱坞片场拒绝他在以后的影片里担纲角色,这使李小龙这样的黄皮肤演员寸步难行。

外国人:李小龙死后我回到美国,访问了史特林西勒芬,他是旧金山大街的原创者,他证实了一直以来的传闻,当时无线电视网不愿意让他增加李小龙的戏份。

李小龙认为,只有电影可以将他的武术和武学思想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失望的李小龙,在1971年回到香港,希望在这里可以寻找到继续拍电影的机会。

吴思远:他回来香港,第一次也不成功,因为当时拍电影,邵氏是拍的最多电影的,他回来呢进了邵氏公司,见了邵逸夫先生,邵氏那时候开了一个非常低的价钱给他。所以他呢,满肚的牢骚,他说这个钱让他去玩猴子,买个猴子耍把戏吧。

直到嘉禾公司找到他回来,一谈之下,就一拍即合。

就这样,李小龙跟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签下了一纸合约,开始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

吴思远:《唐山大兄》那部戏是在泰国拍的,可以说是一部小制作。我可以说,不管嘉禾邹文怀先生也好,或者是任何人也好,当时是想不到那个片子会那么大卖,造成那么大的轰动。那么当时导演是吴家骧,据说拍戏的时候搞得很不愉快,因为李小龙他有他这一套想法,动作应该怎么拍,但是,吴家骧根本就看不起他,也不听他这一套。那么刚好罗维先生,罗维导演在外面拍完,有一部电影刚拍完,回到香港,罗维导演比较,就是在导演上面比较熟练,那么据说去到那边,也不是说十分重视。总之这个戏是拍得,我觉得是拍得很艰苦,也不是很愉快。

直到那天午夜场,我现在还记得那个盛况,李小龙跟邹文怀是坐在楼上,电影院楼上的后面,那我是在楼上的前面看,午夜场灯一亮的时候,全场站起来,鼓掌。

《唐山大兄》刷新了李小龙的形象,使他成为了国际影星,同时也刷新了电影史的记录,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已达到350万港元,掀起了功夫片的新热潮。

此时,好莱坞大片场意识到了李小龙的价值,邀请他饰演要角,但都被他拒绝了。《唐山大兄》也使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一举迈进了强劲竞争者的行列,邹文怀和李小龙对他们的初战告捷都很满意,继续合作下一部电影。

《精武门》打破了全亚洲的票房纪录,至今仍被列为功夫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他不但把真刀真枪的中国功夫推至新的层次,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也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

李小龙: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吴思远:他的电影就贯穿了一个,就是中国人的形象,所以他拍《精武门》时候特别入戏,他把那个“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这句台词讲的非常有力。所以这个戏,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长中国人志气,所以电影院里面看得大家都鼓掌。

马鼎盛:“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句名言是李小龙的台词,也是他由衷之言,他早期的银幕生涯,被迫扮演东方歹徒,确实有切肤之痛。他知道尊严就是中国人的生命,同时,七十年代的中国,在国际上还是四面受敌,所以李小龙的话正说全世界华人的心声。

李小龙和他的功夫片子,成为中华传统的守护者,西方观众由此也接受了银幕上的中国英雄。今天成龙和李连杰等等华人演员,在好莱坞的发展,是走在李小龙披荆斩棘的道路上,因为李小龙改写了华人在好莱坞的传统身份,李小龙一直以中国人而自豪,看过功夫影片的华人都扬眉吐气,这在他后来的影片中都展示出来了。

《猛龙过江》是第一部在欧洲取景的港片,从编剧、制作到导演、演出,全部由李小龙一手包办,他将自己设定为一个叫“唐龙”的角色,“唐”代表中国,“龙”是中国的象征,他利用这个角色,表现出中国是强大的民族,可与任何人对抗,这个角色征服了整个中国和所有中国人。《猛龙过江》再次突破了《精武门》创下了票房纪录,成为香港电影史上卖座的影片。

马鼎盛:李小龙短暂的一生中,拍过的电影屈指可数,但是每一部都创出新的纪录,他仅仅用四部影片,就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并奠定了李小龙功夫片在国际电影界的位置。

今天,人们依旧对李小龙津津乐道,翻看《精武门》是乐此不疲,我们喜爱他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也惊叹他出类拔萃的武术功力。人无气而不立,今天的中国脱贫寒入小康,更需要李小龙锄强扶弱、宁折不弯的武德,下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小龙的武术传奇。

马鼎盛:在李小龙之前,从来没有华裔演员能够跻身好莱坞,更别想当主角了,要知道全靠威震洋人的真功夫啊。李小龙自幼天子天资聪颖,一身内外兼修的功夫从小练起,他在岭南传统的咏春拳基础上,独创了刚柔并击的截拳道,就是李小龙的截拳道和他的好身手,让大家都不再拍飞来飞去的武侠片,而改拍真才实料的功夫片。

即使在太空时代,美国要向茫茫宇宙发送一艘飞船,去寻觅智能的同类,太空船介绍我们人类文明的信息当中,就有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向外星人展示人类的自卫技巧。可见中国武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李小龙的父亲是有名的粤剧大师李海泉,由于李小龙自由身体不好,所以他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太极拳,后来在13岁时,又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小龙对中国功夫产生了热爱,同时,他也领悟到,各种门派都有独到之处,却没有哪一种是十全十美的,李小龙最终集大家之所长,自创了截拳道。李小龙的截拳道在他的影片里发扬光大,它之所以让大家那么着迷,是因为李小龙给它赋予了哲学原理。

吴思远:他常常认为,打不是单单一个打斗,在打斗当中包含了很多哲理上面,里面的很多这种理论,所以他创办了截拳道。

相关阅读>>>>

执着与追求:国母宋庆龄>>>

民族领袖"一言兴邦" 人民之子邓小平>>>

计划生育诞生始末:大跃进中曾遭全国性批判>>>

风范大国民:真实的雷锋 不为人知的爱情>>>

岭南豪杰之叶剑英:文革十年浩劫的终结者>>>

《风范大国民》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六)18:30

重播:(周日)04:30    (周一)13:30

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