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与追求:国母宋庆龄
2008年03月10日 10:2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三八妇女节] [风范大国民] [宋庆龄]

马鼎盛:树立世之风范,铸造国之脊梁。欢迎关注贝因美《风范大国民》。今天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讲讲国母宋庆龄的故事。

“她当时才椅子这么高”——孙中山回忆与宋庆龄的初次见面

孙中山推动辛亥革命,打倒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帝制,当选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和政治遗嘱证明人。毛主席在建国以后,也尊称她为“国母”。在国民革命时期,宋庆龄作为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的政治秘书,参与了十多年打倒军阀的革命工作,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奔走,是国共合作的重要联系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宋庆龄作为民主党派的杰出代表,就任共和国副主席。为实现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志贡献力量。中共十七大明确坚持多党合作的政治准则,坚持推进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民主党派肩负重任。宋庆龄的奋斗一生是他们的楷模。

1915年,22岁的宋庆龄给孙中山当了一年秘书之后,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学生,主动提出要嫁给流亡日本的革命家。孙中山和妻子育有三个子女,长子孙科比宋庆龄还要大一岁。这段相差27岁的忘年恋,遭到父亲宋耀如的激烈反对,但是宋庆龄非君不嫁。孙中山则宣称,如果与她结婚,我第二天死去也不后悔。在常人眼中宋庆龄下嫁名为国父的孙中山,实际上还是北京政府的通缉犯,实在是很大的牺牲。但是她只知道前途坎坷的中国革命,不能没有孙中山。在颠沛流离中苦撑的孙中山不能没有我。两人对未来和梦想都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从1915年结婚,到孙中山1925年病逝这十年里,即使是在战乱中流产的宋庆龄,也紧随孙中山和国民革命。

宋庆龄初会孙中山是在家里,她父亲宋耀如是思想开明的实业家,非常支持民主革命,出钱出力援助孙中山,把他的家当作孙中山的秘密通讯机关。1913年宋庆龄在美国大学毕业,满怀爱国深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途径日本的时候,她拜会了心中的偶像孙中山。

电影《孙中山》片断

男A:请,坐吧。这是孙先生的书房,也是他的卧室。你看,真够乱的。哦,孙博士,你看谁来了。

男B:庆龄小姐。

女A:孙博士,我们好像不是第一次见面。

男B:是的,应该说是第三次了。不过,那个时候她才有椅子这么高。

解说:这次见面以后,宋庆龄频频出入于孙中山的寓所,畅谈革命。甚至一天逗留7个小时。一年以后,大姐宋霭龄回国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开始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电影《孙中山》片断

女A:我们来试试,好吗?

男B:当然可以。命令,命令,各部火速筹款,时机成熟,若得十万。

解说:她帮助整理孙中山的来往信件,给她当秘书的过程里面,她当然也增加了对孙中山的了解。后来在1914年她就提出来了,跟孙中山提出来了,要跟他结合,要嫁给他。孙中山当时不答应,孙中山不答应,他说这不行。你要考虑,另外你要征求你父母的同意,你父母同意再来谈这个事。这个事她爸爸和她妈妈都不同意,全家人都不同意。她这样就不管了,后来她就谈到她一定要嫁给孙中山。

马鼎盛:宋庆龄说过,要不是为一件伟大的事业而生存,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她梦想和孙中山生活在一起,献身伟大的革命事业,为此她奋力抗争父母的反对。1915年10月24日,她赶到东京第二天,就和孙中山在日本著名的律师田瑞家中签订了婚姻誓约书。

宋庆龄写信给她的美国同学安德逊说,我是幸福的,我想尽量帮助我丈夫处理英文信件。孙中山更满意地致信英国友人康得黎说,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这是我过去从未享受过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是多么幸福啊。

小家庭幸福甜蜜,但是革命事业一波三折。孙中山发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都因为没有兵权而流产。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也被陈炯明叛变赶走。宋庆龄不离不弃的追随孙中山,伴他走完最后一程。

为民主革命几乎与兄弟姐妹断交

解说:1936年12月12日凌晨,蒋介石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张、杨二人主张一致对外,联合抗日,扣留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当时传出了要枪决蒋介石的消息,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为营救蒋介石努力奔走。

在这之前,由于国民党右派违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等革命原则,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宋庆龄已经发表声明与当局决裂。但在“西安事变”这个紧急关头,她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线,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于是她利用自身的影响,奔走于各方,配合营救蒋介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作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解说:她主要作用就是劝说,她本身是国民党也是劝过国民党,自己的人,你不要这样打。不要搞乱了这个事情不行,赶快要求放他。所以她能做的作用这个是一方面。第二个一方面呢,因为她当时从1927年以后,宋庆龄跟共产国际、跟苏联、跟共产党的关系比较好,所以共产党也能够接受她的意见。就因为这样子,所以调解各方面的关系,共产国际的关系、国产党的关系、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只有宋庆龄能够起到这么一个作用。

“西安事变”后,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通过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支援抗战。

马鼎盛:在“四大家族”掌握中国命脉的年代,宋氏家族紧跟着中国政治舞台的节奏,自蒋介石反苏、反共之后,宋庆龄几乎和兄弟姐妹断交。但是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之后,宋庆龄和姐姐宋霭龄、妹妹宋美龄不约而同的走到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大旗帜下。打破了敌寇分裂国民政府的阴谋,成为不分党派,全民抗战的团结样板。

当年著名的《游击队之歌》唱道,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1940年,宋家三姐妹一起到重庆支持抗战,共同视察第五陆军医院,慰问受伤的将士。五号病床有一位腹部受伤的老兵,由于伤口感染,刚刚咽了气。医院院长恐怕让三位夫人看到死人会以失职论罪,他大声斥责道,这是谁负责的伤员,太不像话了。宋庆龄排众走到死者床前,眼含泪花把一束鲜花放在烈士床前,然后用白床单覆盖遗容,她使老兵有尊严地逝世,现场的伤兵感极而泣。宋霭龄得向医院大方的捐款。

解说:在动身去重庆前夕,三姐妹聚集到香港饭店用餐,成为轰动的新闻。十多年来三姐妹第一次公开聚首,对四大家族和国民政府团结抗日,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自从出阁以后,宋氏三姐妹聚少离多。趁这次机会,她们难得放下国事和身份,像少女时代那样打牌、聊天。我们现在看到所有三姐妹的合影,几乎都是抗日时期的佳作。

解说:从她早年来说,一直到大学毕业,这三姐妹的关系应该讲是比较好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她发表很多文章来批评蒋介石。就那个时候,宋美龄投靠他,跟蒋介石要结为夫妇。在这样情况底下,宋庆龄是不接受,根本不能接受。那宋美龄与宋庆龄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从这里开始就一直紧张了。

马鼎盛:由于国内形势和自己的政治坚持,宋庆龄与兄弟姐妹疏于联系,但是对同胞的思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流露。“文革”初期,有一天午餐后,秘书张珏陪宋庆龄散布的时候,突然被问道,你有兄弟姐妹吗?张珏答道,有三兄弟、三姐妹。宋庆龄听后轻轻地“噢”了一声说,你和我一样,也是三兄弟、三姐妹,可是我却无法和他们通信。

国事、家事、事实关心。宋庆龄总是盼望国共有第三次合作,让她早日兄弟姐妹相聚。据张珏回忆到,宋庆龄经常在宴客的时候借菜来妙喻国共合作。一次,宋庆龄招待外国友人吃酸辣汤,这汤由豆腐和鸡血块切成细长条,红白相间。宋庆龄微笑地用流利的英语说,这碗酸辣汤,鸡血是红的,豆腐是白的,有人叫它为国共合作汤。

虽然国共还没机会三度合作,但是新中国的成立还是让宋庆龄感到欣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