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谋变“腾笼换鸟”困局
2009年05月04日 10: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笼罩在小康炊烟里的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刘芳:曾经的“企业村”变成了如今的“空心村”,村镇负责人们坐不住了。从长远角度考虑,目前珠三角诸多区域已下定决心将当前“收租收费型”村镇财政模式转为“税收型”。然而摆在这些村镇负责人面前的是: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高科技,设想很好,但是对于村一级来讲,引进高科技企业谈何容易。正当珠三角不少的村长对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而头疼时,先走一步的东莞石龙镇,尝到了甜头。

解说:同样在东莞的石龙镇,厂房空置的现象要少得多。石龙是东莞市土地资源最少的一个镇,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而工业用地却只有3平方公里。由于石龙的面积狭小,长期以来周边村镇的厂房及工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对石龙产生冲击。为了和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让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早在10年前石龙镇就开始了产业升级。

冼周恩(东莞市石龙镇书记):我们产业调整不是现在说的,十年前我们就调整了,十年前,八十年代做了一些产业调整,九十年代继续搞,这几次产业调整,比如说原来我们做加工业的,做服装,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服装,石龙的服装在整个广东省是有名的,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信息化时代来了,所以我们从信息装配这方面考虑,所以目前世界上有几大品牌都在石龙生产。

解说:经过多年的产业转移和调整,现在石龙以电子数码、食品医药为支柱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寸土寸金”的土地发挥出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仅2007年,石龙镇就完成了近40个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达到120多亿元,创造了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生产总值近4亿元的经济奇迹。腾笼换鸟,换来了“金丝鸟”,在金融危机之下,石龙实体经济不仅没有萎缩,反倒有所增长。而若要换来“金丝鸟”,就要做好城市配套和规划。

冼周恩:真正好的企业,大的企业,它强调一个生产的稳定,一个产业的配套,而且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企业是人去管理的,人稳定了,企业想走也难走了,我们就靠这两个发展方向,一个产业要集聚,工业要进园,而且城市也要集聚,把城市居住的环境、商业环境也集聚成一块儿,城市前沿的规划都很注意这方面,所以很明显的,这边是工业的,这边居住的,都分得很清楚,我们也希望产业进园工业进园城市也集聚,把人口集中在城市这边,就便于城市管理。

刘芳:“厂房经济”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独特现象。这个现象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恰逢发达地区加工制造业对外转移;二是,珠三角毗邻港澳,天然地成为这一波转移的第一接收者;三是,珠三角及经济特区先行一步的开放政策,使得这里成为低成本人力资源流动的洼地;四是,我国土地不能自由买卖的法律,使得“土著”自建厂房、外来者租厂房生产,成为惟一的选择。于是,“打打麻将收收租”就能致富,神话般地在珠三角蔓延开来。笼罩在小康炊烟里三十年的很多人,似乎从未思考过:当代世界,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是依靠出租厂房和土地而真正繁荣富强的?金融海啸只是让本来就存在的问题,本来就不足以长久凭借的发展路径,集中爆发出来而已。巴菲特说过,只有退潮时,我们才能看到谁在裸泳。金融危机就如同潮水退落,把繁华背后的种种问题,一一呈现于世人面前。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这句名言用来概括“厂房经济”可谓恰如其分。不过,老子还说了:祸兮,福之所倚。没有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没有“厂房经济”今天的寒冬,很多人还不会认真地对待要不要“腾笼换鸟”的问题,不会痛下产业转型的决心。不论是自觉自愿还被逼无奈,反思过去,积极寻找新的出路,都意味着冬意的渐渐退去、春天的步步临近。

《财经正前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五)21:50-22:30

重播时间:(周六)03:40-04:20,15:15-15:5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