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谋变“腾笼换鸟”困局
2009年05月04日 10: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腾笼换鸟政策——为高科技企业腾出空间

解说:一方面紧急降租,以帮助现有企业留下来,另一方面,各业主也纷纷加大对外招租的宣传力度,沿着深惠公路的道路两旁,红底白字的厂房招租广告,平均10米就有一条。尽管如此,各厂房业主还是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尴尬:珠三角的“惯例”是由村委会、房东或社区股份公司垫付企业老板破产逃跑后的工人工资。因此现在不少业主忍受着断租之痛也不敢轻易降低标准,原因就是现在企业资金链紧张,信用风险更大。

程万航:一般密集型的打比方说,以前是收两个月押金的,现在可能要收三四个月的押金,甚至宁愿不租给你,他怕有一个连带关系,公司倒闭了,工人的工资要他来承担。

程万航:所以现在就很矛盾的。矛盾就是说,他租不出去,自己那个租金收益也没有了,又怕自己租给人家了,现在整个大环境不好他跑掉,所以作为业主来说思想斗争很厉害。

刘芳:曾经,东莞的厂租经济辉煌一时,2007年东莞村集体经济总资产高达1041亿元,几近广东省集体经济总资产的四成。不过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比如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莞村集体经济的年平均增幅接近30%;1999年到2003年间,骤降为8.3%;2008年上半年仅为2.7%。相对低的管理水平和收入来源单一已成为东莞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一旦制造业有风吹草动,就是这种高速增长的村级经济神话破灭之时。

刘芳:到过东莞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东莞到处都是厂房林立,难以分清哪里是市中心,哪里是工业区。但随着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大批制造业企业倒闭或向外转移,工业物业大量空置,租金回报也跌至新低,土著们坐等收租的生存方式岌岌可危。按照近年来,广东省的产业升级的理想逻辑描述,诸多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被淘汰出局后,会为引进高科技企业腾出空间。这也就是腾笼换鸟政策。然而,从当前状况来看,最让村镇负责人感到头痛的是,企业倒闭后是一去不复返,而新的高科技企业又没有进来,曾经的“企业村”变成了“空心村”,乡村经济形势逐日陷入困境。当年坐在办公室都会有老板上门求着开工的镇政府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一些镇政府规定,负责招商的镇长一般会议可以不参加,全力出去招商,把当年那些香港佬都给找回来。

解说:齐光华是最早一批来珠三角投资的港商,当年广东省为了吸引他来投资,不仅优惠政策一大堆,还为他的工厂专门修建了一条马路,并用他的厂名为这条路命名。如今他除了港商这个身份外,还身兼香港中小企业总会会长的职务,他说近些年越来越感觉到他们这些中小企业,正从过去被当地政府追捧的对象转为不受欢迎者。加上在珠三角办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广东,港资企业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外迁。

齐光华(香港中小企业总会会长):可能政府认为我们浪费了人力资源吧,用人用的多,产值也不高的,可能这个是主要原因。

记者:这几年港资主要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态势?

齐光华:我可以说是缩减,完全是缩减,因为投资环境越来越差了。每年差不多要缩减20到30%个百分比。如果有自己的厂房,以前用一千人的,现在可能用一两百人这样子,明显缩小了80%。如果没有自己厂房的呢,可能就尽快甩下包袱走了。

下一页:宋丁:空置时期是最好的改造时期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