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谋变“腾笼换鸟”困局
2009年05月04日 10: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近来工业地产中介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

解说:伴随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东莞市场对村镇厂房的需求跌至谷底,东莞成了厂房经济的“重灾区”。2008年东莞工业厂房均价从往年的10至12元/每平方米跌至7至9元/每平方米,空置量也达到历史新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东莞空置厂房面积达到3800万平方米,空置率在20%以上,其中一些聚集大量制造业的村镇空置率甚至高达30%,例如常平、大岭山、大朗、东坑等镇的厂房空置面积都超过150万平方米。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专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准备的大型厂房尤其难租。

程万航:这个厂房大概一万五六千左右吧,宿舍反而稍微大一点,宿舍是一万平方,厂房是六千平方,这些厂房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厂房。现在你看一下,杂草都长了这么高了,说实在话再不租出去就很可惜。希望能快点把它租出去喽。

记者:那现在对于你们来说什么样的厂房比较好租?

程万航:中型厂房,大概是三四千平方的。因为租金便宜,大概一个月租金两三万,这类型的客户比较多一点。

解说:早几年厂房供不应求时,只要在墙上贴出招租的横幅很快就会有人打电话求租,广告横幅上甚至还要特意注明“中介勿扰”。但这几个月来,工业地产中介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不仅大量业主纷纷前来放盘,还许下“佣金好商量”的承诺。

程万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比以前好多了。打比方,我们做中介最重要是成交,成交之后呢有佣金。打比方成交后给一个月的佣金,现在可能会给高一点。甚至对我们公司的态度都比以前好,比如他们会主动打电话问有没有人中意他们的厂房,现在打电话的时候,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很着急。

刘芳:如果把珠三角称为“世界工厂”,那么珠三角的农村就是世界工厂的“房东”。依靠着出租厂房和房屋,珠三角农村成为中国最先富起来的农村,村集体经济稳坐中国头把交椅,年年有分红。而洗脚上田的农民们,都可以靠着两三幢握手楼里分隔成十几间的出租房,过着衣食无愁的日子。一度,珠三角农村的“二世祖”们成为了社会学家的研究样本。但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却着实的撞了“房东”们的腰。有一份统计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工厂的倒闭和搬迁,东莞市9万多户成栋出租屋中有近2.5万户空置,空置率为27%,其中空置最严重的万江街道更高达58.5%。村级经济的危机似乎在一夜间显现。发展模式单一、管理水平较低,决定了珠三角的房东们在经济危机风险面前的脆弱。

刘芳: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数量庞大的外资、港资、台资企业蜂拥而入,地方政府一时间根本没有力量去提供足够多的厂房,更谈不上进行长远的规划。于是在市场的推动下,民间的力量参与进来,农民在田里把厂房建起来,虽然不合法不合规,却顺应了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显得合情合理。只要几个龙头企业进入,其产业链中相关联的配套企业就会很快跟进,由于配套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因此租用厂房就成了最佳选择。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东莞,随便一个镇都有700万至800万平方米的厂房,年租金收益达5亿至10亿元,在东莞本地居民的收入结构中,租金收入占了50%以上。就在珠三角的村民还沉浸在这种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的喜悦中时,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种几乎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模式有一天会遭遇“滑铁卢”,往日的风光已然逝去,留给人们的只是不断增加的空置厂房,以及对昔日繁荣的无限眷恋。

解说:外向型经济一支独秀的深圳,也与东莞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深圳坂田村副村长:以前从来也没有空过厂房,现在空了几千平米,从春节过后没有人过来问过要厂房了。

下一页:不景气的租赁市场或导致村级经济崩塌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