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小强:营业税改增值税或为小企业减负

2013年12月23日 11:05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11月的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媒体评价这次全会上新一届领导层向外界全面阐释了其施政理念和未来中国的改革路线图。作为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牛鼻子,财税体制改革在2013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增加和行业的扩围,在根本上减少重复征税的问题,不仅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凤凰卫视12月22日《一周财经新趋势》,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柯萱:我们翻开2013年中国经济的日历,改革一词跃然眼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2年全球大衰退的背景之下,终于是站稳了脚跟,而除了经济增长的平稳着陆,另外一个让中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焦点的则是中国梦的诞生,在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决心下,未来的十年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已经开始日渐明确。

从稳增长、促结构到改变以GDP论英雄,从扭转过度的依赖土地财政到简政放权,从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到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这些发展趋势中我们都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华丽转身,但与此同时伴随改革而来的则是蜕变的阵痛,收入和贫富差距在扩大,分配格局失调,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这一系列的问题让中国改革在迈入第四个十年的时候,显得是更为复杂和艰难。

那么中国经济在2013年这一年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全球经济在后金融海啸阶段有着怎样艰难的复苏,而在我们的身边又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的创新,本期的特别节目我们就为您来仔细的疏理一下2013年的重点财经事件。

解说:11月的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媒体评价这次全会上新一届领导层向外界全面阐释了其施政理念和未来中国的改革路线图。作为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牛鼻子,财税体制改革在2013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增加和行业的扩围,在根本上减少重复征税的问题,不仅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营改增试点共减税939.65亿元,预计全年减税超1200亿元。

杨小强(中山大学税法教授):营改增减税的表现主要对于这些小企业,因为小企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弱者的一个梦想的嘛,实现梦想的一条必由之途径,所以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在增值税里面很多是在营业税跟增值税对比它的税负可能会下降。

解说:但与此同时,在中央财政日益吃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在为营改增中失去的一块财源大蛋糕而焦虑不已,作为曾经的地方政府唯一的主体税种,营改增后地方只能拿到与中央共享的增值税的25%,这对很多本身就很缺钱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为了平衡支出,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找另外财源以弥补收支失衡,因此土地财政和债务性融资成为地方财政的普遍模式。

而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增长累积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在2013年出现了失控的局面,2013年6月,中国审计署就曾发布报告警告,称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正在上升,由此带来的财政负担和风险却没有被及时的合理管控,有学者担心,部分地方债已经超过地方财政收入的数倍,甚至有破产的风险,2013年地方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过程中最大的隐忧。

陆挺(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地方政府现在所面临的一个情况是,他们现在投资的项目周期是越来越长,但是回报越来越低,所以这些项目好不好,是好项目,但是能不能用短期的银行贷款来支撑这些项目,不能。

解说:正是发现风险放空刻不容缓,今年6月,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随后,8月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称,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评估,而此次审计,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五级审计。

吴柯萱:一场对于政府性债务的审计风暴让人们清楚的看到,在分税制度下,地方政府为了交税举债增加财政收入的这种扭曲甚至异化的行为,从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改革至今,分税制由一个本来正面的推动作用已经日渐转向了负面和消极的状态,一场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让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这种财税体制改革,在2013年就显得是尤为的重要,而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让经济平稳的渡过金融危机,纷纷是大举借债,必然的结果就是导致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之中,是越陷越深,那么该如何解决地方不再过度的依赖土地财政模式呢,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难题。

然而令人们没有预想到的是,一边是财税问题还没解决,另一边接踵而来的一场钱荒更是将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银行怎么会缺钱呢,在中国M2广义币突破100万亿的时候,这么一场钱荒多少显得有些荒唐,而究其背后的根源,也不外乎在于结构性的失衡,资源错配和资金的空转,2013年这一波又一波集中爆发的制度性隐患正在步步的紧逼改革的步伐。

解说:6月20日,中国银行间的货币市场经历了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天被交易员称为资金市场的另一面惨案,衡量中国信贷市场流动性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七天回率,分别飙升至13.44%和11.44%,其中隔夜拆借利率盘中一度创下30%的十年新高,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银行间市场顿时成为了高利贷市场。

汪涛(瑞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可能银行是预期央行会放水,但央行实际上没有,央行还是继续采取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态度,没有注入流动性,所以这样的话银行的预期在这样一个变动下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所面临的一个情况是流动性一下子变的非常紧张。

解说:而这场钱荒所引发的动荡震撼了全球市场,而央行按兵不动的表现让外界对此次中国金融改革的决心有所意料,海外媒体就表示,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监管层发动了一次压力测试,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试图逼迫各大银行把钱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投向实体经济。

汪涛:对银行来说,如果它觉得没有任何风险,这就是最危险的,那我觉得央行现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使得各个银行认识到这个是有风险的。

解说:而此次金融机构初尝苦果,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并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金融国十条,尝试用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也提出下半年要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政策动向传递出放开民营银行的信号后,让多路的资本开始磨刀霍霍。

张震宇(温州金融办主任):这个事情我们在等,等一件什么事呢,就是等一个实施细则,我个人感觉就差临门一脚了。

解说:作为金融改革的窗口,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关注、希望和猜测,自7月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9月29日,自贸区正式挂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并按金融业务先试先行,一系列政策导向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远景猜想,上海自贸区会是第二个香港吗?

陆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比如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比如说资本项下的自由可兑换,比如说更多的外资到这样一个自贸区来,相当于或等同于它在它的母国的交易。

解说:而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主要方向被锁定在离岸金融领域,力争成为全球人民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是自贸区内最受瞩目的金融改革之一,不少人期待试验区能建立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陆磊:它主要体现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吧,那么打通境内外的资本市场,也就是说我们的上海、深圳的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融合,来完成实体经济面的要素配置的优化。

解说:就在2013年快要结束之际,另一个重磅炸弹来袭,IPO终于在停滞一年后正式回归,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新股发行改革的楔子落地,证监会宣布IPO即将在明年一月重启,这意味着新股审核发行制度迎来了大变革,根据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将把重点放在审查IPO计划是否符合规定上,而IPO的价值和风险则由投资者和市场去判断。

冉兰(证券业分析师):原来的家长式的作风呢,可能在未来会逐步的淡化,而更多的可能是一个保姆式的服务,这个呢其实对市场来说成熟的市场都是这样去做的,就是我们并不负责把你的每一个犄角旮旯都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你一旦出了问题我可能要行使相应的职责。

吴柯萱:有人说从1978年到2013年是一个逐梦的35年,35年前的岁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也就是在这一年,邓小平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世界风云人物,而这期杂志的开篇之作就叫做中国的梦想家。

35年间,中国经济几乎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升到第2位,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而在35年之后,面对改革红利的消失殆尽,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挑战也可以说是空前的巨大,逐渐领悟市场含义的人们更多的倾向于改革中利益的调整,而如何让市场说话,让市场自由的发挥作用,是人们在改革中看到的前行的动力。

《一周财经新趋势》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吴柯萱

首播:周日13:55—14:35

重播:周日19:00-19:45 周一01:40-02:25 

[责任编辑:昌洪坤] 标签:营改增 杨小强 小企业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