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卫视 > 活动专题

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人物提名嘉宾|张锦秋:用建筑书写古都华章


来源:凤凰卫视

00
1954年,张锦秋初进清华园
1954年,张锦秋初进清华园[详细]

2015年5月8日上午,国际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而此次命名极具中国色彩。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

2015年5月8日上午,国际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而此次命名极具中国色彩。

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从此太空中有颗小行星成为“张锦秋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在陕西工作半个多世纪,扎根西部、情系西安,设计完成了一系列卓越作品,用唐风汉韵烘托出一个古风今韵并存的西安,向世界交出一份独一无二的“中国名片”。2018年,因其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卓越贡献,获得“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人物建筑篇”提名。

陕西历史博物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大唐芙蓉园、钟鼓楼广场、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艺术陈列馆、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长安塔……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建筑大师张锦秋的作品,她与西安这座古城已经融为一体。

师从名家扎根古城

1936年10月,金秋季节,她在“锦官城”成都呱呱坠地,长辈取名为“张锦秋”。暗合了人物、地点、天时三个要素,寄托着对她的殷殷期望。父亲土木工程出身,母亲曾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舅舅留德深造,后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姑姑张玉泉是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

1954年,张锦秋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继续攻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成为这位建筑大师的关门弟子。当时,梁思成正在研究宋代的《营造法式》,考虑让她加入。然而,在之前的考察中,她却对中国的江南传统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彻底为之倾倒,觉得中国古典园林太有味道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梁先生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还当即派自己的得力助手莫宗江教授担任她的导师。

毕业前,她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周总理对首都研究生的毕业赠言:“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次年,她告别清华园,毅然踏上了西安这座千年古城,之后,成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首席建筑设计师。五十载春夏秋冬,她与西安这座古城捆绑在一起,她的梦想和事业,也在这里得到实现。

古城尽显“新唐风”

1978年,度过十年浩劫的中国终于迎来改革开放。张锦秋的一个个作品也在西安问世——“华清池”大门设计,唐风初探;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将大唐文化和日本文化巧妙地融合,在古朴庄重的碑身刻上了李白为阿倍仲麻吕所写的诗文,展现了盛唐风韵,开始确立了新唐风建筑的风格。

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在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就曾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建西北设计院,张锦秋为项目负责人。设计任务书要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最终张锦秋的方案获得认可:具有宫殿格局的唐风现代建筑,整个庭院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四角的崇楼簇拥着中央殿堂,体现出了唐代建筑的恢弘和大气。建筑本身与现代博物馆的功能紧密结合,曲径通幽的回廊增加建筑的亲切感。其最大特色还在于,打破了皇家建筑惯用的红墙黄瓦,而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凸显了中国画“水墨为上”的理念。历时六年建成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开馆之时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水平博物馆。

2005年4月,大唐芙蓉园对外开放。大唐芙蓉园位于唐朝长安著名的皇家园林——曲江芙蓉园遗址以北,以唐文化为内涵,以古典皇家园林格局为载体,因借曲江山水、演绎盛唐名园、服务当代。三大标志性建筑西大门、紫云楼、望春阁与大雁塔遥相呼应,建筑布局主从有序,层次分明,构成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建筑为脉络,依序配置景点或景区,取法唐代,形象丰富,类型繁多,兼有宫廷建筑的礼制文化和风景园林的艺术追求。

张锦秋的这项设计,以传承弘扬华夏文化为宗旨,体现了当代中国建筑师对盛唐历史文化发自内心的敬意。面对唐长安早已被毁、曲江芙蓉园已无遗迹可寻的现实,张锦秋凭着自己对唐代建筑文化研究的深厚功力,将大唐芙蓉园的设计基调,定位于再现唐代皇家园林的宏大气势,以古为今用服务当代,使每一位步入其中的宾客都收获“走进历史、感受文明”的精神享受。

2011年,作为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长安塔落成。张锦秋对于如何表现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把握设计成败的关键,做了思考。“它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哲学思想。要求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同时人在塔中也有融于自然、能与自然互动之感。”唐诗中“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等名句,使张锦秋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了灵感。

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张锦秋的长安塔设计,把握了远观塔势、近赏细形的原则。远望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色,每一层挑檐上都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韵律和谐。各层挑檐体现了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之势。但檐下与柱头间却用金属构件组合,抽象地概括了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玻璃幕墙设在外槽柱内侧。一系列处理,使长安塔蘸满唐风唐韵,又不失晶莹剔透的现代感,它生于斯、长于斯,而非“天外来客”。

张锦秋说:“长安塔,‘天人合一’是它的‘灵魂’,唐风方塔是它的‘形态’,现代钢结构是它的‘骨架’,而蕴含高科技的超白玻璃和不锈钢的造型构件则是它的‘肌肤’。”在塔的内部空间,建筑师也试图创造一个永恒的绿色环境。张锦秋提出,把塔的7个明层的塔心筒墙面视作一幅巨画,用油画的手法绘出一组菩提树林,菩提象征着圣洁、和平、永恒。在建筑师、画家、室内设计师的密切合作之下,这个设想终于成为现实。

法门寺工程、华清池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三唐工程、钟鼓楼广场、慈恩寺玄奘纪念院、陕西省图书馆……张锦秋的建筑作品,被建筑学界称为“新唐风”,渐渐成了西安城和陕西省的一个个重要符号。大唐的风韵,在这些建筑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古城长安,辉煌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彰显。

心中挂念的始终是薪火相传

卓越的学术贡献,使张锦秋获得了多项荣誉。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6年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为双聘教授,1997年获准为国家特批一级注册建筑师,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5年当选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2007年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成为该基金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201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最近,年逾古稀的张锦秋出现在央视纪录片《国家宝藏》第四集中,作为国家宝藏守护人,她深情地说:“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们镌刻了困难抗争和辉煌;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彰显了质朴、优雅、灵动、豪气;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国建筑人文化自信的根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护我们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欣赏它,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传承它,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

由于《国家宝藏》,张锦秋成为了近期的文化焦点,但她始终淡然处之。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她并不在乎鲜花与掌声,心中惦念的,是能否把故国的古典建筑传承下去,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曾经的梁思成,忍受着战乱和饥饿,辗转走遍大半个中国去考察中国的古建筑;现如今,他的关门弟子已经继承了他的衣钵,用建筑家独有的创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具有传承价值的新长安。这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执着,也是从民国延续至今的大师气度。

正如张锦秋大师的独白:“薪火相传,人们本来就应该将文明的火种传递给后人;回望这一生,希望自己没有辜负前人传递的那一点火种。”

为弘扬中华文化,表彰华人文化精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自2009年开始,依年度评颁“中华文化人物”。评颁对象为在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文化活动和促进文化产业方面成就突出之海内外人士。到今年已累计表彰海内外杰出文化人物百余人,成为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年度盛典和精神标杆。

今年特别推出“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人物建筑篇”, 以表彰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建筑文化领域贡献突出的建筑师。颁授典礼将于2019年1月8日在成都举行,一起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建筑大师!

[责任编辑:郑明珠 PV101]

责任编辑:郑明珠 PV10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undefined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