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威望顶峰到黯然下野 蒋介石三年内如何自导自演这一切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进入1948年年底,蒋介石陷入焦头烂额之中,辽西会战,东北国民党军队战败,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而在华东的徐蚌战场和华北的平津战场,国军主力已经陷入岌岌可危的险境。战事接连失利,让蒋

解说:1948年12月29日,蒋介石派张群、吴忠信去见李宗仁,以探桂系底牌。一天后白崇禧再向蒋介石发“亥全电”,电文主旨还是要求蒋介石下野。

吴启讷:这一点要帮李宗仁、白崇禧讲点话,那时候他们觉得整个大陆的局势都是被蒋介石弄坏了,而且他们还知道一个消息,将是蒋介石其实已经决定要搬到台湾来,要把很多资源都弄到台湾来,他们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必须把蒋介石赶下去,才能够重新掌控局势,所以他们是很主动地做这件事。

解说:白崇禧发出两个电文,蒋介石认为这是桂系的逼宫行为。

刘维开:就蒋本身来讲,他还是希望他自己来处理这个事情,而不希望是被别人要求来处理这个事情,虽然白这个电报给他一个很好的借口,但是他仍然还是觉得,要做这个事情也是我来做,而不是由你过来,因为由你来做的话,就变成你来逼我做。

解说:蒋介石专门派要员赴汉口告诉白崇禧,强硬宣称,我下野必自主动,如果使我陷于被动,那结果可能是我无法下野。白崇禧等人研究局势和蒋的态度后,力劝李宗仁对此应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他们草拟了八项条件,经李宗仁同意后送交蒋介石,其中包括蒋介石主动下野,李宗仁继承大任,宣布和平主张等。

王立本:白崇禧到了后来,因为他手上有部队,由于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结束之后,所以他手上的部队,他就变成一个很有power的这样一个人,事实上他到后来他的兵权超过李宗仁。

解说:蒋介石及其幕僚对李宗仁等提出的条件做了修改,蒋介石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一,蒋先生为便于政策之转变主动下野。二,李先生依法代行总统职权,宣布和平主张,三,为保证和平谈判之顺利,军事应有严密之部署,尤须巩固军心团结一致。针对蒋介石提出的条件,白崇禧亲自致电李宗仁说,蒋下野必须辞职,由李宗仁正式就任总统,不能用代理名义,如果名不正那就什么事都办不了。他力主对此,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底,不能有所让步。

从抗战胜利到三年后国民党战败 蒋介石个人威望如过山车般滑落

姜楠: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国民党战败,那些曾经遭到蒋介石解职的各大战区主帅,个个愤愤不平。他们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抗战前围剿红军时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胜利,共产党军队从三十万人打到三万多人。可是抗战后,国军却在短短的三年内全面溃败,同样的主帅,同样的军队,为什么产生这样迥然不同的结果?而这恰恰是他们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必须面对的问题。

解说:抗战胜利,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顶峰,同时,最高权力集于一身,一些台湾学者和国军将领们认为,抗战期间,包括抗战之前大部分时期,蒋介石一直主要以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的名义,领导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他所做的决策往往首先基于军事考量,处理军机要务、务实而果断。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身兼国民党总裁、国府主席和最高统帅,由于政治和外交等诸多原因,也往往使得他做决定时颇费踌躇,重大问题更感艰难。所以,时而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刘维开:蒋当时他不是只是一个军事上的负责人,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那么在国家领导人这个位置上面,他思考的是一个全局。

文定中:到最后他变了,变成一个举棋不定、左右摇摆。

解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从军事战略出发,定下战略,先关内后关外,可当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提出国军应尽快进军东北之后,蒋介石又从外交和政治考虑,开始犹豫不决,最终改变先关内后关外的战略,派遣主力进入东北,从而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

王立本:他1950年代好几次的演讲,在革命实践研究院好几次的演讲,都讲到这件事情,就是他认为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解说:1948年春,蒋介石曾几次要求卫立煌将东北国军主力从沈阳撤到锦州,但是直到林彪包围锦州,这一计划都没有执行。同样,蒋介石曾要求傅作义从华北撤出主力,可因为傅作义表示反对,从华北撤军之事也不了了之了。1948年春天,长春守将郑洞国就向蒋介石提议放弃长春,济南守将王耀武提议放弃济南,白崇禧提出放弃徐州,蒋介石瞻前顾后迟疑不定,后来三个军事重镇先后陷落。

丘智贤:抗战后跟共军的作战,他主要就是以守土安民为主,其实这个情况跟之前在抗战前对红军的围剿也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当时围剿当中他主要也是以歼灭红军有生,他不管你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他不太在乎一城一地的这种得失,但是在抗战后,从他的李琛,他可能也不太能接受说哪个地方就轻易地给共军攻占,就失陷了,他觉得这对他政府的威信跟对老百姓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表示。

解说:抗战胜利后,国内民意还有共产党、民主党派,包括国民党党内部分政治势力,要求民主自由呼声高涨,身为国民党总裁和国府主席的蒋介石不能不对这种诉求作出反应,蒋介石在军队中推动军队国家化,成立国防部,以取代战时的军事委员会。

霍安治:在1946年的时候,整个军事的指挥高层变了,本来不是军事委员会吗,抗战的时候是军事委员会吗,变成国防部,这个是完全按照美国最新式的一个国防部计划去做的,有文史资料讲得很清楚,美国顾问就拿着美国国防部的一个一个在套,一个一个在研究,完全按照美国的国防部体制去做,结果这一做统统不对,你这军事指挥权你到底要归参谋总长还是归国防部长。

丘智贤:所以到台湾之后,蒋公他也自我检讨自我反省,他就说这个旧的制度,一下子就取消了,新的制度建立很迟缓,大家甚至都是形同具文,相对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情况。

解说:鉴于最高指挥系统的一些无能与混乱的状况,蒋介石开始具体介入指挥各大军区战事。

丘智贤:(蒋介石)这个就是一个很矛盾的心情,他又想分层授权,让大家各司其职,但是他可能一看报告上来的情况,他又觉得有很多没做好,完全跟他预期的是两回事,所以他又直接跟前线的这些将领,又有所命令,可能前线将领又觉得这也又跟他原来做事,又有一点打乱步调。

解说:内战打到1948年,蒋介石意识到国军已经失去战略优势,他希望通过经济上进行金圆券币改,是在政治方面推动行宪,来重振士气民心。可是金圆券币改因为军事失利而崩溃,而他在战争背景下匆忙推动行宪,选举总统、副总统又搞得自己灰头土脸。

文定中:他当上总统,在大陆唯一的一次民选总统,他也是弄得鸡犬不宁,他想扶植的副总统孙科根本就选不上去,他不想扶植的对立面李宗仁他反而上去了,你说连个副总统你都控制不住,你怎么控制国家。

薛昭信(薛岳之子):所以你可以看到,那个时候蒋介石已经乱掉了。

文定中:他自己陷入矛盾了。一会儿要点民主,一会儿又怕美国人苏联人说他,一会儿又怕国内知识分子反对他,所以他各个方针政策行为,就是矛盾的。

解说:蒋介石战略思想的矛盾和混乱,反映在前方将领任用上,就是不断更换各大战区主率,他时而重用熊式辉、刘峙这样的政治将领,时而重用卫立煌、傅作义这样的军事将领,时而因战事不利撤换主帅,时而因某种时机又起用他们,搞得前方主帅人人自危,无所适从,互不衔接。使得各战区局面更趋恶化。1948年底,国民党陷入全面危机,要求蒋介石下野的呼声开始浮出水面,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其中说到个人进退并不萦怀,暗示他将下野。1月20日蒋介石正式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4月23日南京被解放军攻占。

姜楠:抗战后的国共内战,国军各大战区主帅频频易位,除西北主帅胡宗南以外,从东北战场的熊式辉到陈诚,再到卫立煌,从华北战场的孙连仲到傅作义,从华东战场的薛岳到顾祝同,再到刘峙,更迭频繁,直至蒋介石本人下野。国民党败退台湾,其原因相当复杂,包括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壮大,指挥系统战略战术的成功运用等等,而就国民党指挥系统而言,蒋介石在战事不利情况下,试图通过调换主帅,保持压力、变化和控制以挽救危局,可是不断地阵前换帅,既为兵家所忌,而且事实也证明,在战略上犯下致命错误的大背景下,无人能够挽狂澜于即倒,包括蒋介石自己。好,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下周见。

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印丰晔 PV094]

责任编辑:印丰晔 PV09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undefined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