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云邓小平的交往记忆:君非知己莫与谈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从1935年遵义会议共同见证中国革命的转折,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的“少壮派”,再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的又一次转折,邓小平和陈云共同书写

邓小平八十分钟抽完六支烟 决定与陈云、李先念“全退”

陈晓楠:1978年12月18号到22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中央工作会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过了中央的人事安排,邓小平、陈云这两位当年的“少壮派”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关键人物,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新中国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邓小平、陈云的合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有一次邓小平对陈云开玩笑说,大家封了我“总设计师”的头衔,我看这里也有你的功劳,你算是副总设计师吧,陈云说我们都是设计员,你才是总是设计师,当然两人之间也曾在一些问题上有过不同的见解,不过他们基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考虑总是能超越和解决相互的分歧,维系彼此的信任与感情,而今,回头看起来,两人的不同性格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也促成了改革开放的成功。

解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四川等地率先搞起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像20世纪60年代初那样,邓小平和陈云明确表示支持,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那一天,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对陈云说:

万里笔录:安徽的一些农村已经搞起了包产到户,看怎么办好?我双手赞成。

同样的问题邓小平说:

邓小平笔录::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不去就完了。

解说:从邓小平陈云的回答也以看出两人不同的领导风格,邓小平深感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希望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相比较而言,陈云赞成包产到户是因为这项改革已经被实践所检验,他常说:

陈云笔录: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

傅高义笔录:陈云和邓小平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陈云在落脚之前,要搞清楚每一块石头是否牢靠,1978年以后,邓小平挂帅,他想前进,陈云的工作是要考虑实际情况允不允许这样做,他们考虑的事情有些不同,这是陈云和邓小平基本的关系,邓想走得快,陈云认为应该小心走路,有时候他们是统一的,有时候他们又是矛盾的。

解说: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广东、福建提出创办经济特区的想法,1979年4月,邓小平听了广东省委关于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乔乡、汕头开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当即表示:

邓小平笔录: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

解说: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扩大对外贸易,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广东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提出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短短几年时间里,深圳、珠海就从昔日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变成了高楼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1984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后表示,现在看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的还不够,回京后,他约胡耀邦、赵紫阳等人谈话,强调要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并让姚依林和宋平将这次谈话内容向陈云同志汇报一下,陈云表示赞成邓小平的意见,陈云由于健康原因没有南下视察过经济特区,他还针对很多省份纷纷要求设立经济特区的现象,指出各省都想搞,都想开口子,如果那样外国资本家和国内投机家统统出笼,大搞投机倒把就是了,所以不能那么搞,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不少人据此猜测陈云不同意创办经济特区,实际上他和邓小平一样始终密切关注经济特区的建设,只是保持着一贯的小心谨慎。

陈云秘书朱佳木笔录:可以说他们彼此间的合作与相互补充是主流,是第一位的,差别与分歧是支流,是第二位的,而且,差别与分歧也不在于要不要改革开放,而在于如何改革开放上。

解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4月26日,在上海修养的陈云准备返回北京,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前来看望,陈云听了吴邦国关于浦东开发的汇报说:

陈云笔录:上海大有希望。

解说:谈话间,陈云书写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两句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赠送给吴邦国和黄菊,两人当即表示:

吴邦国、黄菊笔录:我们一定不辜负您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勉励和期望,努力把上海工作做好。

解说:陈云很喜欢李商隐的这句诗,常常借此表达自己对干部新老交替的期许,“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批老干部复出,大体上恢复了原来或相当于原来的职务,但他们大都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愈来愈难以繁重的领导职务,陈云很早就察觉到这个问题,1979年3月,他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

陈云笔录:我们这些人都快要“告老还乡”了,要找几个四五十岁的干部到财经委员会当“后排议员”,参与谈论决定大政方针的事情,培养这样的年轻人很有必要。

解说:邓小平对新老交替的问题也有着深刻认识。

视频片段:两人同一年,同一年,你两个哪个大,你比我大两个月,我比你大四个月吧,四个月啊,我是八月,我是二月,二月,那大大半年呢,你呢,六月,五月,六月,他居中,那还是她大。

解说:在邓小平、陈云看来,能否顺利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能否长期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1986年10月11日、16日、29日,韩先楚、刘伯承、叶剑英这三位老战友的相继去世更让邓小平、陈云认识到尽早完成交班工作的重要性,10月30日上午参加叶剑英追悼会后的第二天,邓小平、李先念来到陈云的家里进行了一次长谈,此时,邓小平82岁,陈云81岁,李先念77岁,邓小平和李先念落座后陈云示意工作人员离开。

陈云警卫员赵天元笔录:我刚走到值班室,电铃响了,我又赶紧转回去,打开办公室门,看到李主席已起身正往门口走,见我进来,三位老人都高声冲我说:“烟,拿烟”。我赶忙出来向邓小平的秘书张宝忠要烟,他匆忙从口袋掏出一包已拆封的硬盒十只装“熊猫”牌香烟,我接过来边走边打开烟盒盖,把烟交给邓小平我就关上门出来了,谈话结束后,听到电铃声,我快速进办公室,李主席已从座位上站起来,三位老人又谈了一会话,邓小平和李主席走后,我看烟灰缸里有六个过滤嘴烟头,说明邓小平在八十分钟内抽完了六枝香烟。

解说:一年之后,1987年10月19日,中共十三大召开的前几天,陈云透露了这次谈话的中心内容。

陈云笔录:去年十月小平同志、先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时一起退下了,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解说:由于中央不同意他们全退,三位老人只好接受中央要求他们只退出中央第一线领导岗位的决定,采取了“半退”的方式,后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

邓小平笔录:我、陈云、李先念本来准备全退,就是什么职务也不担任,大家都不赞成,就改成半退,还有其他几位老同志,像彭真同志,邓大姐他们,都全退,我现在名义上还担任军委主席,但是过一个时期连这项工作也退下来。

解说:邓小平、陈云进入退休状态后,很少公开露面,但细心的人发现,每年春节前夕他们都会一起在上海“亮相”,因为两位老人喜欢到温暖的上海过春节,上海市党政领导也会在此之际看望他们。但是这个“惯例”在1995年春节被打破,1994年5月13日,陈云从上海回到北京,但12天后就因肺炎住进北京医院,谁也没有料到,他竟在这里度过人生的最后321天。1995年4月10日下午,陈云因病去世,享年90岁,在陈云住院期间,邓小平委托秘书前往看望,因为他也饱受疾病的折磨,1996年12月12日,邓小平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7年2月19日晚逝世,终年93岁,两位老人相继离开,但他们共同推动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著有《邓小平改变中国》、《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两本书的叶永烈认为:

叶永烈笔录:我注意到,在中国当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中,陈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邓小平,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陈晓楠:从1935年遵义会议共同见证中国革命的转折,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的“少壮派”,再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的又一次转折,邓小平和陈云共同书写的传奇使他们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邓陈”成为“朱毛”、“毛周”之后又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首播时间:周六 21:40-22:45   

重播时间:周日 16:30-17:45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胡玥 PV082]

责任编辑:胡玥 PV08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1-26皇牌大放送 君非知己莫与谈——陈云邓小平交往记忆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1/26/1c474403-621f-4203-a28c-a5f0ccddeb7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