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千荣:日本崛起时代孕育侵华精神伏笔
2009年12月24日 09:5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家主义渐膨胀

叶千荣(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我觉得从明治维新,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它既是日本从一个落后的亚洲农业国家,演变为亚洲最强工业国家经济轨迹的历史,同时也是日本这个国家国家主义,以及对天皇的忠君思想逐渐膨胀,乃至成为军国主义的一个思想轨迹的历史,这两个侧面有必要同时进行研究。

邱震海:好,一个国家主义,一个军国主义,但是其实当我们今天谈到中国问题的时候,当然西方的术语我们并不完全认同,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有一种民族主义,或者说极端民族主义。无论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这些似乎在某些地方都有似是而非,很多地方是交叉的,就日本当年情况来说,你觉得它的民族主义也好,国家主义也好,它的最初的发展轨迹是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日本国家主义发展轨迹

叶千荣:我同意你的说法,不能把当年日本和今天的中国做简单的类比。在明治维新的第一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使自己成为一个亚洲强国,因为它看到了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样一种现象,它希望自己不至于像中国那样。于是在国家内部,出现了由原来的作为社会主要政治力量的武士阶层的地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代表新兴资本主义力量的商人阶层,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的力量跟商人力量,成为社会的主要的发言决策力量的过程。

这个时候,它的经济上,它的科技上,引用大量西方的东西,但是它的意识形态却走进一条相反的路线,强调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忠于天皇的思想。这种思想到了福泽谕吉登场之后,随着日俄战争的胜利,进一步膨胀。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要求日本不但在科技、经济上进一步摆脱亚洲,进入欧洲的体系,而且把日本的国家建设目标,从亚洲强国,进一步上升为要成为世界强国。日俄战争胜利之后,有一个重要的日本的文化现象、思想现象,那就是和明治维新由上而下推进政治改革,在全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强化推行爱国主义和忠于天皇的教育之外,福泽谕吉之后在东京的日比谷公园和全国各大广场,普遍出现了所谓“国民崛起集会”这样一种现象。

国民以非常沸腾的、兴奋的激情要求政府向俄罗斯要求赔款,要求土地,于是国民的国家主义的膨胀,开始反过来自下而上的推动政府进一步实行扩张的国家主义政策。这时候的最大特点是从上而下只有一个议员的国家主义的意识,同时军部的介入,使这个意识的决策过程变得更为不透明,这就为后来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侵华埋下了思想的伏笔。

邱震海:如果用相对一两句话来概括的话,当时日本,其实你刚才说的日本要(政和音对)它自己的民族,是一个后发的亚洲国家,其实我们认为在这部分无可非议,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正常民族崛起的意愿,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思想轨迹非常微妙的一种演变,您觉得最主要的关键在哪里?

叶千荣:我觉得最主要关键是国家上层的一种渴望富国强兵的国家目标,和国家的下层的民众的一体化的,希望成为世界强国,具有优越感的国民意识,融为一体的时候,这个时候它的程序便开始了。

邱震海:刚才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用了“似是而非”这四个字来形容许多国家在民族崛起期国民整体的精神状态,当我们节目进行到这时候,也许您会觉得我们谈的所有东西也符合这四个字“似是而非”。到底我们如何来系统、逻辑、理性、客观的来梳理这里面的“似”和“非”的部分,不要走开,广告之后继续为您讨论。

邱震海:好,欢迎回到《震海听风录》,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有关民族崛起期,整体民众精神世界集体成熟有关问题的讨论。刚才在第一部分,我们就中国以及就日本当年明治维新的时候,民族集体精神世界这个问题展开了一些阐述,我刚才也想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许您会觉得这里面有些似是而非的成分,到底如何来解剖似是而非,我们同时请出在东京和新加坡的两位嘉宾,二位好。

杜平:你好。

邱震海:刚才千荣兄从日本的角度阐述一些日本当年的教训或者经验,杜平,刚才我一再强调,任何的比较都是跛脚的,对照当年的日本,您觉得今天中国的情况,跟当年的日本,有哪些异同之处?

杜平:刚才叶先生讲的日本国民心态在那个时期发生的演变,其实我很感兴趣,但是我对日本不是非常了解。我个人觉得,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崛起时期,时间上相差了一百多年,但是我觉得可能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点,国民精神在演变过程当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塑造,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崛起期终日民众心态异同

杜平: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正确,促使日本国民性格的变化,或国民心态的变化,主要可能是受到外部压力所造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