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开放,除了遇到来自旧体制遗留下来的传统势力的质疑和阻力外,也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就民众的层面而言,从腐败的猖獗、分配的不公,直到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所谓的三座大山,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切身感受的现象;至于国有资产流失、矿难频发等,也时常引发人们对改革成效的质疑。有人说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至少在经济领域里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到底是继续改革,还是就此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在继续改革的过程中,到底是发展成利益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权贵市场经济,还是将发展成为健康、成熟,绝大多数民众都能受益的法治市场经济?这些看似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如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的争论和博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切切实实的提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
邱震海:吴敬琏先生提到了几个关键的学术术语,第一是“寻租”,第二个“设租”,第三是“权贵市场经济”,或者说权贵资本主义,有一些名词解释我们先来看一下。
解说:“寻租”,所谓租金就是供给弹性不足而造成的超额收入,所谓“寻租”就是权力介入,从而导致供给弹性不足而产生超额收入。寻租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之源。
“设租”,只要政府行动超出保护财产权、人身和个人权利、保护合同履行等等范围,政府分配介入经济活动,就是“设租”,并且导致寻租活动的行为。
“权贵资本主义”,来自英文“cronycapitalism”,“crony”的意思是亲朋好友,曾被译为“裙带资本主义”。西方市场经济前期阶段,从欧洲庄园经济、封建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还没有进入一个比较规范的市场经济以前,曾出现一部分人能够利用权力发财的状况。就其实质来讲是权贵,是权贵掠夺了社会,掠夺了大众。
邱震海:刚才从“寻租”、“设租”到“权贵资本主义”,可以说中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那么在十字路口,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吴老?
旧体制遗产消除不充分
吴敬琏:我想有三个主要的问题,第一种问题就是旧体制遗产消除的不充分,或者有很大的遗留,那么就出现一种“双轨制”,“双轨制”最典型的就是在80年代中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倒爷”。
吴敬琏:“倒爷”当时的物资分配有两条轨道,一条轨道还是保持过去的计划分配,计划分配的物资按照计划价格。另外一条轨道是市场配置,市场配置是按照市场价格,这两个同时存在就叫做“双轨制”。于是有些有权力的人,就可以低价进、高价出,就是从计划那儿拿到物资,从市场轨那儿卖出去,于是就得到一笔大的资金。
80年代倒卖钢材牟利巨大
吴敬琏:当时最突出的就是钢材,倒钢材,每一吨钢材可以赚百分之百,实际上倒的不是钢材,是倒的批文,所以是就买卖批文,每一吨钢材的批文可以卖几百块钱。所以这样如果一千吨钢材钢铁几十万,这种人当时社会上叫做“倒爷”,腐败的一个主要的形式就是“倒爷”,这是一种情况。
权力介入市场 市场灵魂被抽
吴敬琏:第二种情况,是改革的推进中被人塞进了私货,这个私货就是权力,权力的私货加上一个产品和物资可以买卖,那么就也形成了一个寻租的环境,就是叫做“权力缴买卖”,权力一缴买卖,那么有的人有权力背景的人,或者运用非法的方式,贿赂的方式取得了权力的人,也能够大发横财,这其中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土地。
土地交易:权力介入典型个案
吴敬琏:土地在过去计划经济的情况下,是计划分配的,不要钱,分配给谁就是谁的,它在国有企业里面分配,到国家机关分配;到改革以后,它变成了可以卖了,就是叫“批租”。但是“批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严格的拍卖,根据谁出价高,它的土地使用目标合理,那么就批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