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的成败得失与未来发展方向
2008年10月13日 10:55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如何客观评价中国30年改革开放?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矛盾,以及部分民众对改革的疑虑?中国发展之路还存在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者之一吴敬琏,作客听风录,深入探究30年改革的成败得失与未来发展方向。

吴敬琏,江苏南京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1979年开始,吴敬琏教授把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研究方面,是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论”和“整体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坚持市场化改革而被称为“吴市场”。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如建设市场经济,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以及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实现宪政民主等主张,对中国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变化,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在30年里摆脱了贫困,并过上富裕的生活;中国的国力也在30年里迅速提高。但30年中国改革的每一步,都曾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力:其中既有传统体制的旧思维,也有因改革而带来的各种民生方面的问题,更有来自既得利益者对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在传统体制的旧思维方面,从04年到06年,中国大陆曾发生“第三次改革大辩论”,其焦点就是中国的改革是否偏离了方向。反对改革的人士利用民众对腐败等问题的正当不满,将问题的症结归咎于30年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并由此提出摒弃改革开放路线,高举“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旗帜,为四人帮“平反昭雪”,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并实现“对党内外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有人说,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至少在经济领域里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到底是继续改革,还是就此停止不前甚至倒退?在继续改革的过程中,到底是发展成利益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权贵市场经济,还是将发展成为健康、成熟、绝大多数民众都受益的法治市场经济?这些看似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如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的争论和博奕,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切切实实底提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

《震海听风录》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三 20:15-21:00

重播时间:周四 03:15-04:00,14:15-15: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