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改革30年 多数人受益 低收入阶层易被误导
2008年10月16日 16:4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邱震海: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其最为瞩目的成就就是通过实行市场经济,释放了中国潜在的生产力和中国人民的潜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期是我们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节目的第二期,请到的嘉宾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

吴敬琏之所以出名,主要是由于他对于市场经济的不遗余力的推动,以及他时时关注着中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众多问题。因此要谈30年改革开放,由于是其中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吴敬琏是一个不可忘却的名字。

解说:吴敬琏,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国际工商学院教授。1979年开始,吴敬琏教授把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研究方面,是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

30年改革:十字路口的思索

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并且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论和整体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坚持市场化改革而被称为“吴市场”。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如建设市场经济、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以及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实现宪政民主等主张,对中国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邱震海:非常高兴,今天我们谈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走过的路程,从总体来说,您怎么评价过去的30年,以及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路线?

改革尚未迈过大关 法治市场经济尚不健全

吴敬琏:我觉得我们这30年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个大关似乎没有完全过去。

吴敬琏:一个符合于社会公正要求的、法治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由此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经济上的、社会上的一系列的矛盾。

法治市场经济:有赖推进改革

吴敬琏:所以现在我们应该说,我们现在还是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方面我们继承了30年的成就,继续向前进,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公正、共同富裕要求的、法治的市场经济。

扭曲市场经济=权贵资本主义

吴敬琏: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我们不能够继续的推进改革,而且改革受到了阻力甚至歪曲,那么有可能把它的负面的方面扩大了,也有可能它走向一个叫做权贵的资本主义,或者叫做官僚资本主义,或者有人把它叫做官家资本主义。

邱震海:好,吴老,刚才您是点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目前处于十字路口,而且未来如果处理的不好,有可能走向一种权贵的资本主义。其实这几年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中国国内有许许多多的争论,中国改革如何走?但是之前还有一个更大的争论就是要不要改革开放,就是30年改革开放到底是对还是错?

解说: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变化,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在30年里摆脱了贫困,并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中国的国力也在30年里迅速提高。但30年里中国改革的每一步都曾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力,其中既有传统体制的旧思维,也有因为改革而带来的各种民生方面的问题,更有来自既得利益者对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在传统体制的旧思维方面,从04年到06年,中国大陆曾发生第三次改革大辩论,其焦点就是“中国的改革是否偏离了方向”?反对改革的人士利用民众对腐败等问题的正当不满,将问题的症结归咎于30年来的改革开放路线。

邱震海:好,吴老,刚才我们看到有一部分人是要全面否定30年改革开放,要走回到1978年这个路线,看上去匪夷所思,完全不可思议,但是确实也是社会上的一股基准思潮,您怎么看?是不是要全面否定改革开放市场?

改革思潮有一定社会基础

吴敬琏:这样一种全面否定改革的思潮,应该说它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就是我们社会中现实的一些矛盾、问题,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的,最尖锐、最突出的就是腐败问题。

腐败和贫富差别:社会矛盾核心

吴敬琏:腐败的蔓延和由腐败蔓延造成的贫富差别的扩大,这是一个社会上现实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有两种基本的不同的解释。

解释一:问题来自改革不到位

吴敬琏:一种是说这种问题因为改革不到位,市场化的改革、法治的市场经济没有建立造成的;

解释二:问题来自市场化本身

吴敬琏:另外一种解释是说,是市场改革本身造成的,因为对现象的本质的分析,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它会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引起共鸣。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