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岗村特立独行搞大包干,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闻讯来到小岗,给危机中的小岗人注了一管强心剂。
严宏昌:他说我也没成想,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会出在农村的乡间茅屋草舍里,我早都想这样干了,就是没有人干,这一句话说得我心里,陡然一下,这个心里石头一下放下来了。
严俊昌:哎哟,万里这样一说,我都恨不得趴在那给他磕头,我给他作揖,哎哟,我说万里,你能不能叫我多干几年,我们确实饿得伤心。
严俊昌也是大包干重要的组织人之一,他曾任小岗村村委会主任10年,过去饿极了的年代,让他对小岗的今天倍感珍惜。
没过多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向全国推广小岗村经验,并迅速传遍全国。从此,小岗的大包干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同中央负责人就农村改革发展重要讲话中,明确肯定和支持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小岗人终于苦尽甘来。
如今小岗已经成为安徽的地标,甚至可以说是全国农民的风向标,重要的历史地位吸引着很多游客来访,就连婚礼都有人选择在这里进行。
杨锦麟:恭喜,恭喜。来,介绍一下,怎么称呼,新郎倌?
新人:谢恒。
杨锦麟:为什么选择到我们这里来?
新人:因为这个小岗这边,县里,省里面指定的地方,指定地方。
杨锦麟:省里面指定地方,到你们这结婚吗?
新人:不是结婚,这地方风景好呀。
杨锦麟:风景好来看一看,是吧,来看一看。家里是哪里地方人?
新人:就是本地的。
杨锦麟:本地人。
新人:对。
杨锦麟:那么就今天大喜日子来到小岗村。小岗村已经变成了一种地标了,地标就是说一种形象,我们要结婚的人,要到这里来沾沾喜气,是这意思吗?
新人:对,是这意思。
杨锦麟:是这意思啊。
小岗村出名了,不仅有游客,而且当地的老百姓要结婚,要办喜事,都要到这里来走一走,照张相,沾沾喜气。小岗村在现在,已经注入了另外一种时代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在走读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我们继续走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小岗村一种奇怪的现象。
杨锦麟:第三代了,是吧?
村民:嗯。
杨锦麟:知道小岗村的故事吗?
村民:不知道。
杨锦麟:知道啊。
村民:不知道。
杨锦麟:不知道。不知道你们家的姥爷、爷爷、奶奶的故事,知道吧?
村民:不知道。
杨锦麟:知道。
严宏昌:过去的事,我们都不再讲。
杨锦麟:为什么呢?
严宏昌:因为我们自己还讲过去,免得人说过去的黄历,我们就一般不再翻。我们要讲多了说,你看你们这些大包干人,你们这些老头子,你们到这时候,当我们小的脸面,你们在。
杨锦麟:卖老。
严宏昌:卖老,在居功这些等等,我们一般我们也不讲。
不知是因为小岗在中国农村改革重要的历史地位过于沉重,还是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继承断层,小岗人带领全国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之后的20年,小岗的发展却陷入了困顿的状态,直到2004年,下派干部沈浩到任之后,小岗发展日渐起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王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