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是战士---探访远征军老兵
2010年01月18日 11:3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据儿子描述,蒋绍福1913年出生在贵州安顺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参军纯属偶然。

蒋儿子:帮人家看牛,看牛抓壮丁,……可能是被老财家的儿子,这样帮他们说抓我这个,拿我这个去,把这个骗出来,骗就说是你去了,你去了等以后回来田地做得好我拿给你,做多少钱我拿给你,要牛我们给你头牛。

为了生活,1933年蒋绍福被抓兵入伍,并先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会战。在他三十而立的年纪,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势力迅速渗透到缅甸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在缅甸南部防守的英军溃不成军。这时,英国政府紧急派员求见蒋介石,请求中国赶快出兵缅甸。而此前,为了保障在缅甸的利益,英国一直迟迟不愿同中国结成同盟。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但由于英军坐失良机加上国民党指挥失当,第一次远征以失利告终。一年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了主动权,中国远征军与英、美军协同,再次于1943年10月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蒋绍福作为远征军53军警卫营的战士,随军征战滇西。

杨锦麟:他没有跟你说起他过去是怎么打仗的?

蒋儿子:他不讲,我两个父子完全都,也在我面前讲,包括孙子孙女也不讲什么,都不跟我们讲。

对于老人的戎马生涯,儿子知之甚少,他唯一能记起的就是父亲身上那些代表着伤痛与辉煌的痕迹。

杨锦麟:腰有一个伤痕。

蒋儿子:…

杨锦麟:这么深啊。

蒋儿子:拱起来。

杨锦麟:拱起来,就这样子的。

蒋儿子:这个疤记者都照了相,在大腿上一到口子,一个大疤。

杨锦麟:这样子,小时候都知道。

蒋儿子:嗯。

儿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多人会到家里拜访,听他讲述远征军的故事。

杨锦麟:挂了一个徽章。

蒋儿子:这个是和平纪念章,美国一个美国婆,两个美国婆和我们腾冲一个记者来,来嘛,等于说那个美国婆的父亲和我老父亲在过一个部队,在过一个部队。

美国婆其实是美军威廉·麦姆瑞少校的女儿芭芭拉。少校是53军116师的军事顾问。1944年5月20日,中国远征军攻下腾冲大塘子阵地后,麦姆瑞和几名战士在三官店一座庙里休息,不料身后一个还没有断气的日本兵突然拉响了手榴弹,麦姆瑞不幸被炸死。时隔60余年,少校的女儿芭芭拉不远万里来中国寻找父亲当年的足迹。当她拿出麦姆瑞的戎装照,蒋绍福马上认出了这位炮兵顾问,作为一名警卫营战士,老人还曾经负责保护过他的安全。当时在场的李正对蒋绍福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李正:那次去见蒋先生的时候,蒋先生就因为他瘦老头,提着一张照片,就是我给他照的那一张,个个说,他就告诉来的人说,我的棺材头上有相了。他非常兴奋地告诉大家。

李正是腾冲滇西抗战史专家,30年采访了百余位老兵。他所说的照片是有些渊源的,这还要从李正第一次和蒋老见面讲起。

李正:历史怎么回事,我就要做一次调查,所以我就沿着日本人进腾冲这条道,我们现在到了倪家铺就是日本人进来的这条道,我顺着这条道走,一直调查。那么那次去调查的时候呢,边上就有一个老头,关注的是我身上带着个相机,他就说他棺材头上没有相。

蒋绍福的话给李正很大的触动,他当场就拍下了这张被老人视为遗像的照片。

李正:老人那么大年纪,会说出那么令人,令人寒酸的话,我说这个你是一个军人,这几年不是大家都在关注军人,远征军的事情吗,不是腾冲政府也在做了这个,出了一个,《血色记忆》采访了很多远征军,一问他们采访过吗,他说有有有,他们说我还上了书呢,他们有人见到了,我说他们送你书没有,他说没有。

据媒体报道,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政府曾向流落缅甸的远征军人颁发纪念章,但是和云南的很多老兵一样,蒋绍福从没有得到这样的荣誉。几年后,当李正第三次拜访蒋老的时候,却得到了老人已故的噩耗。

李正:有个女的说,他是自杀的。然后有那天大概有二三十个人,好几个就说自杀的,悄悄地跟我说自杀的。

而在儿子的口中,我们却得到了另外一种解释。

蒋儿子:在我们家,大队家,大队支书,老大队支书家那个门口那个沟边坐到,三个老人坐到,坐到东边一个骑摩托车,把他们三个老人完全推下沟头,把我老人压到底下,那两个人年纪轻,我老人90多岁,头浸到沟里,可能是水击着了。睡了一个多月就不在了。

抗日老兵蒋绍福的死扑朔迷离,到底是自杀还是病故,作为远征军的他生前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为了得到答案,摄制组再次来到老人所在的倪家铺进行调查。

杨锦麟:这个人怎么样啊?这个人脾气好不好啊?

老奶奶:好,好。

杨锦麟:脾气好啊。

杨锦麟:脾气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