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艺术家:说我唱二人转我都觉得掉价
解说:我们来到了位于沈阳郊区的一个十分普通的住宅区。在这里住着一位二人转演艺圈重量级的人物,国家一级演员张桂兰。
杨锦麟:对今天这个时候的二人转的现象,那么火爆,那么热闹,您作为一个大师,您怎么看现在这个现象?
张桂兰(二人转艺术家):我看了以后,我很心疼,到那个剧场一看,都是这些东西,没有说,只是说我唱一个小帽,那就是最好的了,然后那就什么在台上连骨碌带爬呀,你说我,我逗你,我捅你一下子,那就很脏了,就很不好了,所以以后,谁要说我再唱二人转,我都不想说了,我觉得吧,太掉价了。
解说:张桂兰和她的哥哥张怀忠在文革前,是东北非常优秀的二人转演出组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兄妹俩还成立了“张桂兰地方戏剧团”。内地媒体以《文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为标题报道了此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此,两人曾双双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张桂兰剧团下乡演出,演到哪儿,哪儿就人山人海。他们不仅在辽宁唱红了几十年,艺术水准在全东北更是数一数二。
张桂兰:1988年那阵,这是我爱人,要提到我爱人,这手绢吧,就是我爱人发明的,1964年。
张桂兰爱人:就是转手绢。
杨锦麟:转手绢。
张桂兰:他是那会儿1964年嘛,东北大区会演,他自己在地下室试验呐,天天转呐,那家伙,连飞带转,他转的吧,而且在剧情里转,它这是新剧目,就是革新,在工厂中,轰隆隆的机器转得欢呐转得欢呐转得欢,那不手绢嘛,这么转,得用在这个剧情当中,这手绢无意当中弄一个,有啥意义啊,对不对,你得看用在什么剧情当中。
杨锦麟:恰到好处。
张桂兰:哎,这就合适了。
杨锦麟:对。
解说:尽管在赵本山“绿色二人转”的口号下,刘老根大舞台所表演的节目已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语言的文明。赵本山以及他所培养的徒弟们也都将自己称为是二人转演员,并且宣称要不遗余力地推动二人转向前发展。然而,在刘老根大舞台所上演的节目,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仍旧与传统二人转相距甚远,二人转的唱段屈指可数,杂技相声模仿秀等容易吸引观众的节目仍旧是演出的主体。
老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那么以您理解今天的二人转是不是已经有一些不太一样的这个?
张桂兰:基本就是不一样了。
杨锦麟:基本不一样了。
张桂兰:基本都不一样了。
杨锦麟: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正经的严谨的二人转是不搭旮的。
张桂兰:没有的,没有,也就是说一个小帽,这就代表二人转了,就是赵本山,已经把这二人转东西,他这些东西形成了,老百姓一般的都认同他这种叫二人转,他讲话了,不管怎么的,他也不说二人转不二人转,他就这么说,只要大家一乐,一高兴,我就完成任务,我们就那啥了,他不提,那你还说二人转干啥,你干脆你就别提二人转,你这就是说,我们就是为了逗大伙乐,逗大伙玩,高兴,我们这种演法,就得了呗,何必你还得打着二人转旗号呢?
下一页 沈阳作协主席:过分拔高二人转会使文化变侏儒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蒋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