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火爆二人转背后的文化生态
2009年08月10日 11: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赵本山--二人转的伟人还是盛誉过度?

解说:这时,工作人员再次打断了我们的拍摄,并且将我们拉到了大厅。在这里等待我们的是本山传媒的总裁,刘双平。一天前的电话中他曾说他人在北京。

杨锦麟:外界现在对特别是小沈阳现象出现以后,对我们这个刘老根大舞台,对赵本山引领的这个文化现象,都有很多的评价,当然也有很多非常高的赞誉,你认为这些赞誉是准确的吗?

刘双平:我觉得基本上应该准确。

杨锦麟:基本上应该准确。

刘双平:因为我们二人转一直是不求庙堂之高,但求江湖之远。

杨锦麟:江湖之远是有广阔的市场,广阔的空间,但庙堂之高其实是高处不胜寒。

刘双平:对。

杨锦麟:我觉得这倒是很清醒的一个定位,但问题是现在有很多的评论,都会把庙堂之高作为你们一个追求的愿景,你认为这合适吗?

刘双平:本山同志他一直没有把这作为我们追求的一个愿景。

杨锦麟:OK,好。

刘双平:我们没有把这一直作为追求的愿景。

杨锦麟:也有人说,当然这会作为一枝独秀的现象,会有很多的议论,你认为这议论公平吗?

刘双平:一枝独秀,像赵本山董事长这种,我觉得是伟人。

杨锦麟:是什么?

刘双平:这种大师级的人物,也可以说他是伟人吧。

杨锦麟:伟人。

刘双平:大师级还是百年一遇的。

杨锦麟:百年一遇。

刘双平:因为民间艺术要发展,它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大师级的领军人物,你就像京剧,最繁荣的时候,有四大名旦,是吧,你像做相声的侯宝林,把相声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像豫剧常香玉,是吧,我们这个二人转也是因为有赵本山老师,所以才把这个二人转由田间地头推进到了大城市,由东北推向北京,推向全国,甚至走向海外。

解说:在刘老根大舞台里,到处贴满了赵本山对二人转贡献的宣传图片,甚至路面的井盖上都印刻着“赵本山是二人转唯一传人”的字样。随着媒体的大肆宣传,赵本山本人也被抬到了很高的地位。

杨锦麟:我那天看了我们沈阳那个平面媒体有做了一个专版,有一句话上我有点不安,过去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文化,是看梅兰芳,它说现在不用了,就看赵本山。我对赵本山这个人他的艺术细胞,艺术表达,我也是蛮欣赏,至少他的小品,我也会乐呵呵地笑,我有反应,但刚刚这个观点,是不是过誉之词,以您对这样的文化现象了解。

马秋芬(沈阳作家协会主席):我觉得现在就是说,不是从一个审美来出发来要求,就是群众对他的这个也不是,他作为他是作为一个娱乐明星,作为一个符号了,已经成为符号,他是即时生产,大伙即时消费,是这么一个过程,大伙去的时候,就不是去买文化去了,就不是去买艺术去了。

杨锦麟:这跟夜总会有点,娱乐。

马秋芬:这个我认为就是夜总会的文化,就是说的,它作为二人转只是成为了一个载体,二人转的形式和内容,在他这块儿都不重要了,他只是就是说,他要不断地生产吸引别人眼球的这样的一些新的景观,老百姓就看呢,到那儿,我就是看这个景观,我消费完了,然后我再消费,等着看下一个景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这里边吧,没有什么没有审美了已经。

解说:然而不久前曾经曝出的撤销赵本山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传言又说明了什么呢?

下一页 二人转艺术家:说我唱二人转我都觉得掉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蒋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