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谈及高房价时,土地财政是个绕不开的问题,正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土地出让金的高收益,所以对高房价态度暧昧,甚至暗中推波助澜,对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阳奉阴违。使得调控屡屡变成“空调”,但尽管土地财政已饱受舆论诟病,时至今日,仍然未能破除。此前就曾有人大官员,建议中央收回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权力。
宋宁:中央为什么短期内不能收回?难言之隐,就是90年代中期形成的分税制,国税、地税的分税制。这个分税制的基础格局是国家拿三分之二,地方政府拿三分之一。而真正做事花钱的事情上,如果是全国在大的政府框架里面分事的话,恰恰调过来,地方政府拿着三分之二的事情要做,中央拿着三分之一的事情要做。这样一个分配格局,中央心里是心知肚明的
解说:分税制的推行是中国改革史上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它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政府经济集权再次出现。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比重不减少,同时支出比重却不断加大。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各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地方的“第二财政”。
由于税源紧缺而负担很大,到1998年之后,地方政府纷纷把出售土地,成为开拓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业内人士眼中,地方政府如鱼得水,依赖于土地财政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和土地的浪费。各地以“城市经营”为名,大肆炒作地价,房地产随即开始畸形繁荣之路。
国世平:但是实际上卖土地,获得收益是饮鸩止渴,为什么呢?因为你把土地过分的,我们很多在任的领导人,把所有的土地都拍卖完毕,后任的土地他不管的。现在全国的地级市,600多个地级市,接近四分之一没有土地可卖了。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没有土地开发怎么办?所以很多城市采取了更严厉的办法,就是城中村的改造或者旧城的改造。上演了一幕一幕的非常残酷的,好像200年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现在就是赤裸裸地进行剥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非常之大。
解说:因此有学者认为,要真正遏制房地产上涨,必须首先遏制地方政府从土地中拿钱的冲动,而要遏制这种冲动必须调整当前的财税制度,让地方政府从正常的税收体系内,分得更多的羹。此外,房价仍由供求关系决定,供需缺口的存在,无疑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供应力和购买力的不均衡增长,共同加大了楼市虚火。
上海市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印堃华指出,内地楼价居高不下,主因是供求失衡。他还认为政府近期的楼市政策方向完全错误,不增加土地供应,反而压缩供应,所以适得其反。
国世平:我们很多经济学家讲话,说供给不够,错了,因为房子是自住型为主,如果自住型的房子,最多一套就好了一不够两套,最多三套就好了。但是我们现在房地产这种自住型需求有限,但是如果房地产已经脱离了它本身的居住功能,它已经是投资和投机的功能,那它的需求就无限的了。我可以用一万套房子,我可以用十万套房子,按照这种规律的话,你把月亮的土地拿下来建设房子都不够用。
卢琛: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尽管复苏的质量有待持续提高,但仅从GDP的增速观察,政府针对楼市这个所谓的“支柱性产业”进行“刮骨疗伤”大有必要。许多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再进两位数,未来事实是否如此,姑且不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却是显然的,可以说这是政府得以继续严厉整治楼市的重要前提。
“房价就像牛顿万有引力当中的苹果,终有一天要落下来”,开发商潘石屹的这句话,在业内广为流传,不排除目前有接近的可能性。当前的政策,究竟是楼市调整的第一步,还是谨慎拿捏挤泡沫的行为?还需要观察政府的后续动作。
《今日看世界》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星期一 21:50-22:27
重播:星期二 03:40-4:25\15:15-15:5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