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2009年09月15日 13:28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国家图书博物馆,是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在一个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古籍室里,有很多大叶紫檀楠木柜,里面收录了一套珍惜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李际宁:我们馆藏的《永乐大典》有222册,现在我们知道全世界就剩下400多册。

王鲁湘:我们中国占了一半。

李际宁:对。全世界的一半在我们这收藏着,那么我们把它打开看一看。

王鲁湘:抽屉式的。一本一本的。

《永乐大典》,这部被冠以“世界上最大、最早”标签的古代百科全书 ,从它问世至今已经有近七百年的历史。这期间它因朝代更迭,国运多舛而经历了许多磨难,其悲惨命运和离奇身世,本身也够写一部拍案惊奇了。“一会是昨日正长安纸贵,一会儿又是今朝突命比纸薄”。刚刚还是皇家圣物,转眼间却沦落到街头成为垫脚用的杂物;被陪葬、被火烧、被偷盗、被虫蛀、被撕来剪鞋样,流落街头、飘零海外,落魄民间,其命运非多舛所能概括。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九死一生,存留在国家图书馆里的《永乐大典》的残部,不禁感慨万千,当初明成祖朱棣一个“要把全天下所有书都收罗进来编成一部书”的勃勃雄心,是怎样演变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工程、最深的惋惜和最大的谜题的呢?

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朱棣攻进南京城,将侄儿建文帝赶下台,自己登上权力的宝座,第二年朱棣就将国号改为永乐,同年,他开始命人编纂一套囊括天下所有图书的百科全书。

王鲁湘:当时候出于什么考虑要编纂这么大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这么一部,集成式的书。

张志清:因为朱棣皇帝,他是本身是他得到这个王位并不是特别的名正言顺,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篡位之嫌,那他打败了建文帝之后,他就想笼络天下的文士。

王鲁湘:当时反对他反对的最厉害的就是南京那边的一大批的文士。

张志清:知识分子。

明成祖朱棣这位被打上好大喜功标签的皇帝,从派遣浩瀚船队下西洋到迁都北京,这些行为都被后人猜测是因杀害侄子、夺权篡位而心虚,所以他要不断立一些不世之功。既然修书,那就要修天下最大最全的书!为实现自己野心,永乐大帝重用了江南最有影响力的学士解缙来主管此事。

张志清:当然解缙是在编这部书的时候,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儒士,他有儒家看待问题的这样的方式,比如说什么是正统的什么不是正统的,应该收什么,不应该收什么。

王鲁湘:解缙自己还是有个标准的。

张志清:对对对,是的,一开始解缙主要用的都是官书,比如说像翰林国史院藏的这种书,在明代内府里藏的书,这个书的量应该也是非常大的,那么他主要是用这部分书,当然对外征集是其次的,当然他这个书编得是非常快,在第二年,就是永乐二年的时候这部书就已经编好了。

王鲁湘:这么快啊。

张志清:解缙编的这套书他起了个名字叫《文献大成》,就是在解缙本人看来,应该按照他的观点应该把天下的书都搜罗尽了。他把这套《文献大成》编纂以后,永乐皇帝看了很不满意,因为永乐皇帝认为他的目的是要把古今天下的书都给搜罗齐,就是放到这部书里边去。

王鲁湘:也就是他的野心其实比解缙大的多,或者说他的视野比解缙也要宽广的多。

张志清:在永乐皇帝看来就是不能有什么限制,比如说像佛教类的书,道教类的书,像有一些小说,戏曲类的书。

王鲁湘:也得收进来。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