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 胡适经历人生两次重大事件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个偶尔的机会,他读到了胡适的文章,便写信去美国与他约稿,两人于是开始了通信。在此之前,胡适改良旧文学的想法已近成型,并已开始创作白话诗的尝试。他将这一主张告诉了陈独秀,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1917年1月,胡适那篇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发表,提出新文学的“八不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正式宣言,他的名字也由此风靡学界。这一年,恰逢胡适完成博士学业。在陈独秀的保荐下,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邀请胡适到北大任教,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这一年夏天,留洋7年的胡博士一回到祖国,立即被聘为北大的高薪教授,时年仅仅27岁。
当然,27岁的他还有一件人生大事要办,那便是回家娶老婆。
解说:1917年12月30日,胡适与江冬秀终于成婚。这是两人拍摄于结婚初期的一张照片。江冬秀比胡适大一岁,这一年已经28了。从1904年两人订婚,她在家乡苦苦守了13年之久,据说当年作为嫁妆的铁剪子早已经锈得不能再用。而胡适,则终于完成了老母亲多年来的这个心愿。
主持人:这整个房子都没有任何变化吧,都是原样,这个就真是文物了,过去很多名人故居其实都已经不是老的了。
A:这个是徽派的摆设,东平西静,中心平安。
对,那胡适先生结婚一定是在这个地方,在这里,结婚新房,江冬秀,这就是洞房花烛夜,
A:胡适来了,写这个对联,他写了一副是“三十晚上大月亮”,我们这个本家的,是我们本家的一个人,他马上提出,讲出来了,他说下联是“二十七岁老新郎”
主持人:那就是27岁结的婚。这里头所有的家具都是当时候的原件,
胡:都是原件,就这个床,就是土改的时候分掉了,以后再把它买回来的。
主持人:这就是徽州本地的徽州木雕吧,金器木雕。就是土改分掉以后,然后恢复故居的时候,又把它买回来了,真不容易,当年胡适先生和江东绣女士就是在这里头结的婚,像这个也都是。
胡:这是原来的。青花老布,
主持人:青花老葛布,好像是。
解说:胡适成家之后,与江冬秀在老家住了一个月,也算是多年以来在这座老宅中住得最久的一次了。
主持人:说最有名的就是十块兰花的阴刻雕版,就在这里。
A:这是刻木印的制木高手,刻木印高手。
主持人:胡国宾,这个是光绪23年制的,光绪23年,丁酉年秋天刻的。
A:这个房子是1887年,民国13年时候造的。
主持人:民国13年,
光绪13年,光绪13年造的房子
A:造的这个中间,它停了一段时间,这个房子造好十年。
主持人:十年时间把这个房子盖起来,盖这个房子大概是要花点时间,那么这些挂的这个兰花也是胡国宾画的,所以胡适一生都喜欢兰花,可能就是从小受到的熏陶。这个诗,写的“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个诗是非常有名的了,很多人后来就成为了那个校园歌曲,大家都唱了,很流行的,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解说:1918年1月底,胡适启程返回北京。这年六月,母亲托人把江冬秀也送到北京,一方面照料胡适生活,另一方面一定也希望能够早抱孙子,但这样一来,家里却没了照应。
1918年11月11日,一战宣布停火。喜讯传来,被鲁迅称为一向麻木的中国人也被整个世界传染了一点狂热,北京的青年学生更是欣喜若狂。身为和平主义者的胡适自然也是十分的高兴,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巨大的不幸就要降临。11月24日,老家发来电报,说母亲已于23日病逝。悲痛万分的他第二天便带着江冬秀和侄子胡思聪回绩溪奔丧。
自从14岁离家求学,十几年来只见过母亲三面,这让做儿子的深感愧疚,他在父亲胡传的墓旁,为母亲选定了一处坟地,择日将其安葬。1919年1月,胡适把怀有身孕的江冬秀留在老家,自己北上回京,从此再没有回到过这片土地。这一年,胡适29岁,人生的积累和准备已基本完成,而外面的世界,也正等待着他掀起一场剧变。
《文化大观园》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11月16日(周日)17:00-17:45
重播时间:11月17日(周一)0:55-1:40 9:00-9:45
编辑:
李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