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身后执行者谷牧:十年改革冷暖自知
2009年11月24日 10:1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1月21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主持人):1978年5月前国家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此后按照谷牧的说法中国在五年间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建立4个经济特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开放珠三角和闽南三角洲,不久海南省又建成了大特区。谷牧常说特区的一切都是中央决定的,我只是在一线做了一些具体的组织领导工作,然而以今天的目光还原当年的场景,我们不免感到诧异,如此快速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何以能在短短5年间就从决策变成了现实,在邓小平的身后作为执行者的谷牧究竟做了些什么。

邓小平身后的执行者谷牧究竟做了些什么

邓小平:我国人民决心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解说:1979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整个国家在跌入谷底后,开始寻找向上的动力。从西欧五国考察归来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意识到,一个刚刚走出封闭的国家,想要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做得应该是解放思想,借用外脑。这天谷牧找到邓小平商量,可否聘请几位世界名人做政府的顾问,这样可以使整个国家少走弯路。

李灝(原深圳市委书记、原谷牧秘书):1979年还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忽略了,就是说向人家学习,怎么学习法,也提到要派人到外面去学习,也提到招人来学习。实际上当中有重要一条,也得聘请人家来当顾问,在资本主义,西方国家,我们借用它的脑力的,那应该也是谷牧同志开始的。

解说:在谷牧的邀请下,1979年春节,日本经济专家大来佐武郎和向坂正男来到北京,在钓鱼台国宾馆为中共高层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他们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及其利弊,以及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种种经验,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共高层接受的第一次经济启蒙。此后讲座发展成为每年一次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会议期间双方官员、学者、专家不见记者,不对外,关起门来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一旦打开机会随之而来,1979年5月日本友好人士传来消息,中国可以争取来自日本政府的援外贷款。

李灏:他讲我日本有两种贷款,一种贷款叫做海外协力基金,专门每年大概拿二三十亿,专门就等于,基本上等于低率,很低很低的利率,还款期30年的,他说每年这个贷款现在印度用得最多,你中国还没用,他说这个是个来源。还一个是能源贷款,他说我日本有个基金,专门是扶持国外的能源或者交通这方面,就结合它需要能源嘛,它就给你专门的贷款,这个贷款利率也比较低。

解说:对此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特别批示,此事可能是真的,请谷牧同志抓一下。

刘念远(谷牧长子、原总参谋部退役少将):我父亲就马上交代谢北一同志,当时进出口委的副主任,说你带着进出口委立即查清这个问题,同时向中央报告。说国外有无息的政府贷款,有低息的企业贷款,像日本的协力等等的。小平同志就批回来了,为什么国外借便宜钱不用呢,就支持了我爸爸。

解说:很快,日本经济参赞答复说,这种贷款确实存在,但须由中国政府开口申请,于是在向日方传达了贷款意向之后,谷牧要求国家建委着手拟定建设项目。

刘念远:那么日本政府贷款要求我们要报项目,当时计委就说这是保密的,我怎么能报给你呢,就汇报给我父亲,我父亲说哪个资本家借给你钱他不问你干什么,你去赌博还行吗?他要问你的项目,这为什么不能报呢。用日本的贷款我们办,比方修兖州到日照的火车(铁路),这是给日本拉煤。修大秦铁路,从大同到秦皇岛的铁路也是给日本拉煤,这有什么保密的,给他。

解说:1979年6月,谷牧率团访问日本,将第一批日元贷款的四个项目最终敲定下来,对于谷牧的来访,日本前首相田中说,你们早就应该来了。二战后许多国家的经济振兴都是利用了外资的,当今世界利用外债搞建设是国际通行的办法,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刘志诚(原外经贸部外资局副局长):那么谷牧同志到了日本去了十几天吧,考察完了以后,原则上同意给中国先第一批,给五百亿日元,五百亿日元相对于多少,大约相当于五亿美元。

解说:然而在北京家中,谷牧的老母亲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儿子访日的消息,竟然大光其火,她用拐棍敲着地板连声责骂儿子是“汉奸”,今天这段往事早已成为了笑谈。2008年日本政府将旭日大勋章授予时年95岁的谷牧,以表彰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发展中日经贸关系做出的贡献。当年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谷牧以自己的实践促成了第一笔外国贷款,同时扭转了中国人的债务观念。

刘念远:文革的时候,我们唐山地震,还特别讲我们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李灏:我买你东西我付不起,我赊你的可以,你贷款给我,我还不接受呢。

刘念远:但是毕竟经过三中全会以后,咱们的思想已经有一些观念性的变化了。

李灏:这个是一种突破,敢于利用外国的贷款来搞建设,是一种突破。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预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