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赵朴初:带领中国佛教风雨中前行
2009年03月31日 09:5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陈晓楠] [佛教] [我的中国心] [赵朴初]

解说:赵朴初和正果、法尊、明真、林子青等一起,在广济寺的后跨院里被监管劳动连续3个月,昔日的中国佛教协会,那时成了扫除封建迷信和“牛鬼蛇神”的战斗场所。3个月后,周恩来得知了赵朴初被迫劳动的情况后,下达了保护赵朴初的命令。在这个简陋的家中,经受人生低谷的朴老,却并不消沉。

就是有很多的都是同事的,同事的孩子吧,他家在上海啊,礼拜天呢就到我们这里来,地派讲地派的,天派讲天派的,这样子,当时我,赵朴初也讲,我们讲,哎,你们什么派到我们这里来不能讲派啊,只能讲讲情况啊,我们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呢,就是靠这些年轻人,东讲西讲的,就可以了解些情况。

解说:在这座宁静的小院子里,因为朴老的和蔼,进进出出的年轻人将南小栓一号当成了自己特殊年月里的家。

林华:按说赵先生这样的一个人,他那个书,藏书应该很多很多,而且应该全,他确实也搜集了很多书,他喜欢的,不管中外名著或者是经典,或者是这个,佛教的这些书什么的,都有,但是现在很不全,为什么呢,这些来的这些学生啊,随便地看随便动,随便拿,然后呢喜欢的,有的是拿走,有的呢就是,去看了之后忘了还回来,这样呢就是我母亲(赵家保姆)有的时候也要说,为什么呢,那时候那不是来都是跨个军跨包嘛,来的时候是空的,走的时候是满的,我妈就要讲了,这个事情我负责不了的,这个书要慢慢地都让他们都要装走了,赵先生他就笑笑,都是看,书就是让人看的,看吧,谁看都是看,看,只要开卷有益,他好就行。

陈邦织:那个时候有人会画的,就把我们墙上画了毛主席像画什么的,他们都在画的,他们就画,我们这里就是这些孩子,这些年轻人在这里也比较自由就是。

林华:这些人呢在这看书,谈恋爱什么的,反正不出去惹事生非,都是很好,庇护了一些年轻人,而且这些人,都在这里成长了。

解说:朴老的淡然和乐观,以及历经磨练后的坚韧性情,让他顺利地躲过了那个岁月的风刀霜剑。1971年1月9日,陈毅将军去世,赵朴初以泪洗面,写下《陈毅同志挽诗》。1973年春天,南小栓的青竹逐渐恢复起生机,每天早晨,赵朴初都会在佛堂念念经,然后在院子里打打太极拳,近来听说周总理的身体不是很好,赵朴初有些担心,总理日理万机,平时见他的机会着实不多。

陈晓楠: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刚刚起步,著名美籍华人赵元任便与夫人杨步伟一起,携全家回国探亲,这个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的传奇人物,作为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在美国几乎得到了所有中国留学生梦想得到的一切。总理周恩来特意安排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夫妇俩人,然而棘手的是,一旦见到他们,就避免不了要谈及金陵刻经处。

老管:大概是5月12号到13号的时间,朴老说我正在家睡觉,突然间电话铃响了,我拾起电话来,我说什么事,他说总理要见我,好,他说我就起来,坐着车就到了总理那里去了。

解说:赵朴初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早就等在那里的周恩来,十几分钟后,周总理和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郭沫若等人,即将在这里会见美籍中国学者赵元任。

老管:到了总理那地方一看有好多人,国务院宗教局长肖贤法也在这呢,都在这呢,就是如何回答赵元任这事。

解说:早在赵朴初的一只脚还在佛门外的时候,他就曾听高僧大德们频繁提起南京的那个特别的小院落。100年前,金陵刻经处,是中国佛教的研究中心,创办者杨仁山,更是中国近代佛教界,不折不扣的倡导者和领袖,1866年,他个人出资创办了金陵刻经处,组织刻印《大藏纪要》等经书211种,1155卷,同时,在刻经处的别院里,他还设置僧学堂,培养了太虚,欧阳竟无,谭嗣同,章太炎等,对近代佛教,乃至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今,杨仁山的孙女杨步伟就坐在眼前,刻经处也早已在战争中没了模样,赵朴初心里清楚,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恢复刻经处势在必行。

老管:周总理当场答应了赵元任,就答应了杨步伟,恢复保护刻经处,这四个字啊,恢复保护,不但是恢复,要保护啊,是个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啊,并告诉朴老,告诉朴老,你带着赵元任和杨步伟,陪着他到南京来看看。

解说:那一夜,在人民大会堂,大家谈得很尽兴,周总理还特意安排了风味小吃作夜宵。第二天,赵朴初陪同赵元任夫妇,前往南京金陵刻经处视察。他那时候来的时候在里边住了,三十多户人家,老百姓全住进来了,这里边有个塔你看见没有,那个塔是六个角,都打掉了,那里面摆着马桶,摆着什么什么的不像样子了。那次的出行,赵朴初看到了满目疮痍的刻经处,也看到了文革带给中国佛教界的巨大创伤,那些令人终生难忘的情景,在文革结束后的数十年里,成了赵朴初东奔西走的原动力。从南京回到北京,赵朴初的工作格外繁忙。深秋,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赵朴初是全国政协学习小组4位召集人之一,不得不经常带病写稿发言,十分疲惫。回家便以写字作诗排遣。

林华:他喜欢练草书,他就把我提溜过来,这个字你知道念什么吗,那我肯定猜的不对,因为什么,那个草书好像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是念什么,那个字是念什么,那这是他是,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那是在练字,那有压力的情况下,那是我后来好比就是说大一点了,觉得他写完字之后,过了一段又出一件什么事什么的,那他那就是说,是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也是在练字,那时候练字的时候,他也不叫我们了,反正我们,我们也不过去。

老管:他最后再来到南京来,最后那一次,写了几十首诗,这个人是到哪写到哪。

林华:他写了这些诗啊,他从来他不留,他写了之后啊,他就,想起哪个朋友了,或者这次现在我是在给谁写信,那么我就告诉他,我最近做了一首什么什么诗,我就给他附上去了,到最后要出集子的时候,他自己这没有搞子,没有底子,哎,最后写信上,你们手里谁有我的那个诗词,你们寄过来吧,就是这样。1975年1月13日,四届人大召开,周恩来带着重病做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各位代表,我现在做政府工作报告,请求大会讨论和批准。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