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赵朴初:带领中国佛教风雨中前行
2009年03月31日 09:5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陈晓楠] [佛教] [我的中国心] [赵朴初]

陈晓楠:在后来日本召开的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上,赵朴初曾经发言说:和平势力对待战争势力,应该像佛对待魔一样,当魔王派遣很多凶神恶煞的魔军向佛进攻的时候,佛伸开五个指头,放出5只凶猛的狮子,魔军立刻溃退下去。在对待中日关系上,赵朴初花费的心思和付出的努力旁人难以想象。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第二年,应周恩来的邀请,赵朴初举家迁往北京。

陈邦织:他(赵朴初)嘛,他就在佛教协会上班,西四大拐棒(胡同)靠近佛教协会的,他自己呢常常夹了一包公文呢什么,自己就走回来了。

解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周总理曾经示意赵朴初,加强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往。这是建国初期,赵朴初无数次往返于西四大拐棒胡同和中国佛教协会的内在动力之一。

陈邦织:过去我们跟总理也很少接触,总理问人家,朴老家里有没有佛堂啊,人家说没有,(咦),赵朴初家里怎么没有佛堂呢,这样一说,下面的呢,就到赵朴初这里来布置佛堂了吧,佛堂呢,我们住的房子很小,就把保姆的两间房腾出来,做佛堂,那么从此呢朴老就有了佛堂了。

解说:住进西四大拐棒的第二年,1955年8月5日,赵朴初和廖承志、谢冰心等人飞往日本,参加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那是赵朴初第一次去日本。那一次,他的身份是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赵朴初一行在日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陈邦织:他去日本好多次呢,这个日本人啊,他是各宗各派的,各行其是,比如说中日友好,我这个庙里有中日友好,那个庙里也有中日友好,不像我们,我们中日友好就是一个组织的,有人就说,这是日本人说,我们平常各人管各人的,只有赵朴老来了,我们大家坐在一个桌子来议论事情,这是日本人说的。

叶小文:六几年嘛,朴老又想出一个题目,让鉴真回来探亲,鉴真是多少年前的人怎么回来探亲呢,做了一个铜像,把他铜像接回来探亲,这样两国佛教界开始触动,走动,最后以民促官,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了,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你看这个佛教可不可以有作为。

解说:这些影像,纪录着鉴真那次特殊的回国旅程,那一天,在场的每个人都被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着,中日之间的空气在几十年的冻结之后开始变得祥和、温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新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赵朴初也越发忙碌起来,可是忙归忙,心情却很好,回家也不忘和孩子们争先恐后运动一下。

林华:好比我们在打板羽球,那他要是完了事回来之后,那他就抢过拍子他就要打,我们也真跟他抢,两个人打没关系,多一个人那就得有人要下台,他也还赖着不下台。

解说:对于赵朴初来说,偶尔的童心未泯真实而奢侈,繁忙的工作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那一时期的赵朴初往返奔波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之间,佛教上的交流,让国家之间的空气流动起来。

陈晓楠:1962年夏天,赵朴初一家搬到了东拴马桩的一套小四合院里,赵朴初属马,那一年是65岁。所以有朋友知道他要搬到东拴马桩,就跟他开玩笑说,这下子,你可要被拴在那里了,朴老听后哈哈大笑。果真,赵朴初在那里一住40年,东拴马桩成了他之后那些年风雨兼程的最好见证。

解说:1962年夏天,赵朴初住进了几乎陪伴他后半生的东拴马桩。

陈邦织:这个房子啊,那个时候不叫南小栓,叫东拴马桩,东拴马桩是什么呢,都是故宫里头,养马的马夫住的房子。

解说:在这个很难看出主人身份的简单院落里,赵朴初与陈邦织过着淡泊平静的生活。

陈邦织:我们来的时候打枣子,枣子结好了可以打一百多斤呢,是左邻右舍都分的,左邻右舍的小孩子都爬到屋子上摘枣子吃。

解说:当时,15岁的林华和家里来的小客人最喜欢缠着朴老给他们打枣子吃,但是吃完了枣子,又很害怕运动。

陈邦织:他这个人呢思维特别敏捷,而且超前的意识特别好,现在好比就是说什么全民健身运动啊,什么的,所有退休的人恨不得都在运动啊什么的,他那个时候那个年代,没有人提倡运动啊什么的,他就自己很注意运动,他叫木匠打一个床板,然后缝两个那个棉布的口袋,天天在那做那个,就趴下去起来,趴下去起来,我们那时候上体育课,都不好好上的主,觉得做这些干什么呀,真是,还都有时,时不常地把我也提溜过去,你也来做几个,我不要做,做几个做几个,就这样。他欢喜跟年轻人打交道,年轻人也欢喜他,他呢不是凶巴巴的,他就是跟人家嘻嘻哈哈的,一起谈的,一起玩儿。

陈晓楠:1963年的春天,赵朴初异常忙碌,他先是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参加了日本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的活动。随后又在肯尼迪、尼赫鲁、赫鲁晓夫纷纷去世后,完成著名的《哭三尼》,毛泽东对此推崇备至,特意安排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华时,作为见面礼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在那个年代的很多人眼里,赵朴初并不是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领导者,而更像是一位激情洋溢的诗人,只是让很多人难过的是,这位诗人所有的浪漫情怀,在接下来的那些残酷岁月里,不得不变换成另一番滋味。

林华:文革当中啊,实际上就是,他是一个很危险的人物,对不对,公众都是要,那是活佛,那是“封资修”的代表啊,对不对,我们就是总怕就是说来揪斗他,天天提心吊胆。最后呢终于人家就把大字报就贴过来了,就是说那个活佛不能在世外桃源什么的。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