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理财专家陈云与“一五”计划
2009年03月04日 14:19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国开始建设时的计划线条是粗的

接到指示后,2月19日,陈云即召集中央财经、文教各部部长开会,布置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会上,陈云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同时指出:“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不能再拖了。毛主席规定的时间非常紧,但现在编制‘一五’计划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苏联援助我们的项目已经定下来了,项目是141个,设计和设备安装的时间也大致排好了,这就使我们更有把握了。其次,朝鲜战争已经停下来了,军费和意外的支出都减少了。第三,总路线已经宣布,而且经过广泛宣传已深入人心。第四,我们已经有了几次编制计划的经验。因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是有可能的。”

会后,各部和计委根据陈云的指示,迅速展开工作,并按预定的时间及时向陈云提供了所需的材料。接到计委和各部提供的材料后,陈云自己也组织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由他和张玺、梅行、周太和、邱纯甫5人组成。张玺是计委的副主任,周太和和邱纯甫是陈云的秘书,梅行是请来的笔杆子。5个人昼夜兼程,开了14次会,用了15天的时间,将这些材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于4月初拿出了第五次编制的五年计划纲要初稿。这一初稿于4月15日印好后,送到了毛泽东手里。6月29日至30日,陈云就“一五”计划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国家计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正式出笼。

虽然一五计划是以苏联援助的“一五六项工程”为中心,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制订的,但陈云的基本立足点还是自力更生,没有盲目、教条地搬用外国的经验。他说:“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中国是农业国,不可能把每家有几个鸡、几头猪都统计起来。中国开始建设时,计划的线条是粗的,将来由粗到细。”他在总结“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后提出:“研究合理的比例关系,决不能只依靠书本,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陈云的这种态度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

10月,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在广州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共同审阅了国家计委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11月,陈云主持召开了11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发展速度、投资规模、建设重点、工农关系、地区布局和人民生活等重大问题再次进行了讨论,对初稿提出了若干修改和补充意见。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审阅,中央责成国家计委对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再作进一步修改。这些修改,基本上是以初稿为基础的,没有再重新编制。

1955年3月31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陈云主持起草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6月,中央委员会根据全国党代会提出的意见,对草案再次进行了修改。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