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报刊要求澄清事实
因马文牵扯进这场“风波”的国内新闻媒体分两类情况:一类是首先发表马文的《工人日报》,和忠实转载原文的《北京周报》和《新华文摘》;一类是没有核对原文,而是据纽约《中报》的歪曲报道以讹传讹转载的《国内动态清样》和《经济参考报》(后两家又都是新华社所属的出版物)。当时正是大反所谓“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此伏彼起之际,这就使前三家报刊感到很大的压力。《工人日报》坚信马文无错,白纸黑字,没有《资本论》“失去有效性”的字眼,没有否定《资本论》,又何来所谓“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北京周报》和《新华文摘》则要求新华社澄清事实,作出纠正。
为此,《北京周报》两次致函新华社,3月13日,又给中宣部外宣局(《北京周报》由外宣局主管)呈上报告,要求新华社就此作出说明。报告说:作为中央重要耳目的《国内动态清样》编者,把这样一篇与事实根本不符而分量又很重的批评文章刊登在《清样》上,而且此件已转发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强烈反响。如果此事不作澄清,不仅马丁同志本人,而且中国的经济学界,都会给中央和各部门领导同志留下错误印象。
《北京周报》的报告还说,“《清样》在编者注中说明:‘纽约《中报》的社论是根据英文《北京周报》的介绍写的。引文与马丁文章的原文有出入。’言下之意是,那些有问题的话引自《北京周报》。其实,如果《清样》的编者能在写这个注之前核对一下《北京周报》的译文,或者哪怕打电话向我们询问一下,就会发现《中报》的社论并不是根据《北京周报》的译文,而是根据歪曲了的外电报道写的。报道还说,一位叫斋藤洋太郎的日本读者也发现《朝日新闻》歪曲了《北京周报》刊载的马文的内容,充当反共反华的宣传工具,希望《北京周报》要求《朝日新闻》作出处理。”
3月14日,主管《新华文摘》的人民出版社也给中宣部写了报告,报告说:
一、马丁的“当代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十大转变”文中列举的十个方面的转变,是对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学研究和发展趋势的概括,和实际情况是基本符合的。马文的观点和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也是比较中肯的,并不存在如纽约《中报》所批评的这类问题。
二、《中报》对马文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指责马文认为《资本论》不能提供解决今日问题的“现成答案”,因此已失去“有效性”;二是指责马文主张“大胆引进”凯恩斯理论,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现成答案”。
报告说:关于第一个问题,马文中根本没有《资本论》“已失去了有效性”这样的话。而就一些具体的经济问题在《资本论》中“找不到现成答案”与《资本论》已失去了“有效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关于第二个问题,马丁对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是:1.从本质上来说仍旧是庸俗的和非科学的;2.但它有合理的有价值的成分;3.对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采取科学的批判、分析、借鉴的态度。原文中根本没有“大胆引进”凯恩斯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现成答案”这种说法,《中报》的批评越出了马文的范围。《中报》只用了“据报道”三字就据之发表议论,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新华社摘发时在编者按中却说,纽约《中报》的社论是根据英文《北京周报》的介绍写的,显然是失实了。
这两家的报告送上去后,中宣部领导显然作出了指示,因而有了这样的结果:3月21日出版的《国内动态清样》(第624期),以“日本报纸报道《北京周报》的文章有歪曲,纽约《中报》对马丁的批评不科学”为题发了消息,对《国内动态清样》第380期的报道予以纠正。
中宣部开会,风波平息
事件到此并没有结束。有关的报道既然已引起中央高层重视和批示,自然应该有一个澄清和交代;而且,胡耀邦、薄一波都明确要求中宣部邀请经济界和理论界,专门就马丁文章召开一次座谈会,以弄清事实,得出正确结论。3月19日,中宣部以理论局的名义发出邀请函,邀请首都理论界、经济界和新闻出版界的代表举行座谈会。
3月22日,座谈会召开。中宣部主管理论工作的副部长王惠德受中宣部部长朱厚泽的委托,主持会议。会上,印发了《工人日报》发表的马丁文章的全文,以及海内外媒体刊登的有关消息、评论。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于光远、董辅礽、王若水、苏星、冯兰瑞、廖盖隆、曾彦修等。有关新闻媒体的代表是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喻权域(原在国内部分管内参,此时已调任《经济参考报》总编辑)、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张惠卿(《新华文摘》由其主管)、《北京周报》代理总编辑汪永芬。我(时任《工人日报》评论理部主任)也应邀参加。与会者共30多人。
于光远在会上首先发言,认为马文高度概括了我国经济学研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变化,是一篇好文章。他并指着我说,你和《工人日报》在这件事上不但没有什么错,相反是有功的;《中报》对该文的指责是无的放矢;新华社两份内参以外电歪曲报道为依据,以讹传讹。曾彦修(曾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在发言中说,马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好文章,《新华文摘》应该转载,如果这样的好文章不转载,《新华文摘》就可以不办了。董辅礽、冯兰瑞、苏星、王若水等人在发言中也一致同意马文的观点,认为是一篇好文章,并对歪曲报道、以讹传讹提出了批评。
面对批评,喻权域介绍了《国内动态清样》编发有关《中报》评论的经过,对未认真核对做了自我批评。不过,他着重谈了自己对马文的看法,在肯定马文有不少好的见解、无原则性问题、可以发表的同时,认为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一,从什么“转向”什么的小标题有片面性;二,对《资本论》所建立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在今后的指导意义估计不足;三,“从本本中走出来”的说法不合适;四,对当代西方经济学评价过高。喻权域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他在发言过程中不断被人打断,受到进一步质疑与批评。
在谈到马丁文章的同时,冯兰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所研究员)说,近年来,理论界气氛比较紧张,这与个别同志“谎报军情”、干扰领导同志决策关系重大。王若水(《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说,向中央反映情况是需要的,但提供信息必须真实,每一个环节失真一点,最后就面目全非了。另外,还应该提倡信息公开,至少保证作者本人知道。董辅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建议,中宣部应对个别向中央领导同志谎报理论界“军情”、又不愿意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写成文章来公开讨论的同志进行批评帮助。汪永芬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在工作中往往不从实际出发,缺乏调查研究;可以借马丁文章来提醒新闻界、理论界的同志注意,进行批评要实事求是。
王惠德在会议总结发言中,代表中宣部宣布两条决定:一,鉴于《国内动态清样》前次对马文的报道失真,应根据这次座谈精神重新发一次《动态》;二,由中宣部将这次会议讨论情况写一简报,上报中央。
相关新闻
作者:
李禹兴
编辑:
李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