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设备热 “阿里斯顿九兄弟”
2008年09月02日 14:26中国经营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腾飞中国] [何亮亮] [阿里斯顿]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几乎在短短几年中,中国人从意大利默洛尼公司连续引进了九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一时间,后缀阿里斯顿品牌的合肥美菱、牡丹江北冰洋、南京伯乐、上海远东、景德镇华意、重庆五洲、宝鸡长岭、兰州长风,还有一家没缀阿里斯顿,但也是同一公司生产线生产的长沙中意冰箱,从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涌入中国百姓家庭。

让世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九条冰箱生产线的生产规模都是年产10万台,外观尺寸“长”得都一样,全都是185型。所以人们称这九家企业为“阿里斯顿家族”九兄弟。

作为中国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代表,“阿里斯顿”现象曾在九十年代初引起过广泛关注。九个冰箱企业在1984年、1985年两年中引进的同一公司、同样的流水线,产品都是“185”型,规模都是20万台,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竞赛,被称为“阿里斯顿家族”。

从1984年开始,当时之所以大家都要引进生产线,就是由于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冰箱企业的生产能力。据业内人士介绍,1980年,我国的冰箱产量仅仅有4万台,而到了1985年,产销量暴涨到150万台。那段日子可以算得上企业的黄金岁月,美菱集团董事长对当时的市场情况的描述就是“不制冷的冰箱都能卖得出去”。

因此,全国都掀起了一股建立冰箱厂的风气。但是,为什么意大利的阿里斯顿生产线引进最为普及,还是使人心存疑虑。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介绍,当时各省市建厂时,选用阿里斯顿生产线有一定的道理。原因之一,当时日本的冰箱生产技术最高,但是日本的公司为了出口,大部分不愿意将技术卖给我们,有一些又将价格定得比较贵,要价非常高,超出了我们当时建厂的实力。从价廉物美的角度说,可以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而意大利默洛尼公司的价格比较便宜,一条冰箱生产线大约200万~300万美金,是企业可以接受的。

原因之二,当时制定的地方建厂的审批权限是300万美金以下,超出300万美金要向中央请示,意大利的阿里斯顿生产线价位正好是地方可以作主,有权力决定的范围。原因之三,这条生产线产品档次较符合当时的消费水平,一出世,反响相当不错。而且,意大利也是冰箱的生产大国,它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尤其是185型,不是意大利淘汰的品种,是专门为中国设计、构思、配套的,比较适合中国企业的要求。

于是,九个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生了出来。当时这些企业里的人自己都觉得好笑,技术培训时,在默洛尼的一个大房间里,用屏风隔开,一厂就是一组分别培训。都是一条线,设备一样,产品也一样,都是为中国开发的185型。

往期阅读

外资银行 见证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中国足球最惨痛的记忆 “5.19”事件

赤脚医生 二十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

经济特区开放 “世界工厂”奠基

韩庆生案 开启人才流动的春天

“长城”屹立 中国不再旁观南极事务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