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涉足反腐败写作之后,所遭受的打击报复一直没有间断过,恐怖信件、恐怖电话成了家常便饭。写《天网》时,曾经有240个官员联名上访,后来又向法院告状,官司纠缠了他多年。但是,这么多麻烦,张平从未落过泪,可因为深切地感受到群众的疾苦,他哭了。张平说:“我从不相信50年后还有人会看我的作品,我的作品只为当代而写。虽然有些书由于需要也许可以长销下去,但一部作品只要在时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当时的读者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就足够了。我始终认为文学作品应有时代的印记,只有这样才能对他所处的时代产生影响。”“流传后世的作品是在漫长的文学之路上从千千万万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在这条路上我愿做一颗铺路石子。”
这就是一个被群众热爱的作家,一个坚守良知的作家。当今文坛,暴力、性、虚假、谩骂、甚至攻击日益突出并且呈泛滥之势,这反映了一些作家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心理。而张平的眼泪令人震惊,在这三次落泪中,分明包含了作家写百姓、为百姓写的真诚追求。因为有切肤之痛才会震动,因为内心震动才会流泪。
作家绝不可以远离时代和人民。不关注时代和现实、没有理想和责任的作家,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也许正因如此,在文坛上往往才有这样的遗憾,一些颇有才气的作家对现实更多地采取了一种简单回避或轻视的态度,而一些作品有时虽与现实发生了关系,却又带上了“图解”的嫌疑和影子。而张平则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实力走出了这种遗憾。“我只盯着现实,现实比一切都更有说服力。”他曾经对记者说,“我不会走向纯艺术,更不会为了艺术而牺牲掉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在艺术和道义发生冲突时,我只能选择后者。”
往期阅读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
刘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