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小偷必打死”语言暴力根源何在?
2008年05月07日 16:13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时事亮亮点] [何亮亮] [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的根源

解说:据报道,东莞常平正成步行街旁边的一栋居民楼,多次被小偷光顾。居民气不过就有人用黑色油漆在墙上刷了“发现小偷必打死”的警示标语。标语上墙之后,小区附近确实没再发生盗窃案件了。

何亮亮:上星期广州的报纸刊登了这样的一个报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这个报道上面说的就是在东莞,东莞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东莞有30多个城镇组成,一共有一千多万人口。其中有一个就是常平,常平也是香港人很熟的一个地方,因为有很多港资、台资的工厂在常平。

在常平的一个小区,外面出现了这样的一句标语,就是“发现小偷必打死”,一共是七个大字这样的一个标语。

我们知道中国可以说是标语口号的大国,虽然现在的标语比以前少了很多,现在更多的标语已经是被商品广告或者被广告所代替,但是毕竟还是有标语的。

但是我们说小区的标语,像“打死人”的标语还是很少见,这里面反映一种语言的暴力。我们先把这个话讲远一点,就是不讲这条标语本身,而是说为什么在中国常常会有语言暴力的现象的存在?

我记得其实大约在90年代的时候,就有语言学家总结过,说中国人的语言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语言暴力的现象相当严重,他认为这是跟中国革命的历史是有关系的。

而且中国,比方说在1949年之前,当时普遍不管是书面的语言还是民众的口语当中,“搞”字是很少出现了,“搞”字是四川方言,四川方言里面有“搞”字,“搞”字是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的,这是一个用途很广的一个动词。本来是一个口语,是一个比较俗的一句话,但是到了49年以后,“搞”字它可以堂而皇之的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标语口号。

比方说“搞社会主义革命”,“搞社会主义建设”等等,像这样的一种说起来比较俗的用法,已经是登上大雅之堂了。另外像这种军事化色彩的语言,在中国也是很常见的。

在文革当中,当然语言的暴力是达到泛滥的程度,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动不动就是什么“登陆”,动不动就是“打一场”什么“战役”,这种语言也仍然经常出现在商品经济当中,广告当中也经常出现。

从这里面大概可以看得出来近百年来的中国,由于多内战,也由于多这种革命,所以这种语言暴力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存在,我觉得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具体说到常平的宿舍,就是小区里面的这一句话,“发现小偷必打死”,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真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小偷再也不敢光顾了。

虽然我们谁都知道一个民众,或者是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平民百姓,你发现了一个小偷,你最多只能把他扭送到公安局,你绝不能够打死他,甚至打他都不行的。

虽然在社会上常常有这种情况,甚至小偷被人发现以后,被痛打一顿,甚至打死的情况,有时候也见得到。但是毕竟民众没有执法的权利,只有执法机关才能够执法。

但是问题是,语言暴力好像有相当的震慑作用,我们不能不惊叹。那是小偷看到这七个字,发现小偷必打死的时候,他心里会觉得害怕。虽然他可能也知道,那些人未必敢打死他,或者那些人会把他往死里打,但是他先就怕了,他就不敢到那个地方去光顾了。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示范的作用,如果各地的、小偷经常光顾的宿舍或者是小区,也是照样写上一个“发现小偷必打死”的话,对小偷有没有威慑能力呢?当然这里面恐怕也可以看出中国法制环境的某些缺失。

相关阅读<<<<<<

金晶遭遇语言暴力凸显网络世界劣根性

汉语粗俗之风弥漫网络 形成语言公害

民众还要忍受当局的语言暴力多久?

审视我们的情绪与纪念柏杨

骂人遇上“高素质”四种语言轮番上阵

《时事亮亮点》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一)20:15--21:00

重播:(周二)03:15--04:00 14:15--15: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