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为本,却有赌博天性,偏爱冒险的投资银行,开拓了怎样的业务模式?巨大经济利益、重大历史事件,国际投行遵行了怎样的"潜规则"?
但是投行并没有满足做这些传统的金融中介的功能,(投行)究竟是为了创造财富的,也就是随着历史的迁移,(投行)利用自己的信息和信誉这些核心竞争力,逐渐引进了其它的业务模式,比方说吧,因为它们需要带企业上市,它就得研究企业,于是它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分析师团队,因为它们对企业上市,以及对哪些投资者买了企业的股票非常了解,很自然的,它们就在交易、销售,甚至在经济业务上有核心竞争力了,就在这个方面,它也能发展很强大的业务。另外,随着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它们也做起兼并收购的咨询的业务。最后它们还能够带着客户理财,替你理财,这样它能够收取费用,到最后了,投行觉得替别人理财不过瘾,还不如拿自己的资本来赌,而且杠杆放大了赌,这就是自营业务,也就是自营业务,最后这一项,才导致在这一轮的金融危机中,五大投行要没有美国政府就全得倒。
因为你们想一想,它其它所有的业务都不需要把它资本赌上去,都是收费用,它不会亏的,也就是自营业务才需要冒巨大的风险,当然了投行的创新远远不止这些项,随着1980年之后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行做了很多创新,就是如何把这些资产买来,打包,切切剁剁,然后再出去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然后还有很多其它的衍生产品的创新,那么这些创新无疑对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投行的这么多的创新,就使得投行在各种各样的业务中,头上戴着各种不同的帽子,但大家想,投行究竟是要讲信誉的,投行究竟是需要替客户去牟利的,但同时投行又想追逐自己的财富,这不就有利益冲突了嘛。一百多年以前,这种利益冲突还比较好解决,因为是一个家族在做的投行,投行要不讲信誉,砸了自己家族的饭碗,因此还是非常讲信誉的,可是呢,自从1980年之后,国际的投行界,基本上逐渐逐渐,被职业经理人给控制了,而且这些职业经理人都是拿着短期激励,拿短期激励的职业经理人,不会像家族那么讲信誉的,因此我们就开始注意到了投行有大量的利益冲突。那么为了讲清楚投行的各种利益冲突,我就从投行的传统业务开始,一个一个来讲。
首先呢,我们来讲讲,投行做这个融资与投资者之间中介的这么一个传统业务中的利益冲突,在现代的版本就是带企业上市,带企业融资、发股、发债,对吧?在这个过程中,投行的利益冲突,体现在一个轻微的一种利益冲突,还有严重的利益冲突,轻微的利益冲突,就是它有两个客户,它有一个融资方,有投资方,它有两个客户,它为了照顾一方,就往往要侵犯另一方的利益,这是一个轻微的利益冲突,严重的利益冲突,就是它把两个利益都给埋了,为了自己创造财富,那么首先,我来讲讲投行的轻微利益冲突,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当我们的企业家,上市的时候,才知道了投行经常会玩命地把价往下压,因为投行有两个客户,它怕得罪了长期的投资者。
我这举一个例子,我曾经研究过一个美国互联网泡沫开端的一个上市案例,就是网景,Netscape,上市的案例,这个案例,当初网景上市的时候,是28美元的IPO价,就是原始股价定在28美元,上市第一天就冲到了七十几美元,然后最后收盘是收在五十几美元,市场对这个股票特别追捧,我就给摩根士丹利当时负责定价的PaulChamberlain先生做案例的时候,就问他,我说既然投资者这么喜欢这支股票,你干嘛不替发行公司把这个原始股定的价高一点,而不是光定在28块啊,PaulChamberlain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话,非常有意思,我这儿把他的话重复一下。
他说就有点像你把牧师的女儿带出去约会,她喝多了,她醉了,现在就得看你负不负责任了,也就是说,投资者当时被互联网泡沫搞醉了,什么价他们都愿意出,可是现在看你投行要不要负责任了,你从这句话看出来了,投行对他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是当作牧师的女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呢,当我们企业家跟投行打交道的时候,你就理解了,投行为什么偏得为了投资者的利益,希望把你的股价往下面压一点,因为它有两个客户,它为了长期投资者的客户的利益,它偶尔需要把上市公司的利益往下压一点,这种利益冲突,我们长期来已经关注到了,但这不是一个严重的利益冲突,究竟它是在为客户服务,而这整个这个简单的利益冲突,以及相应的投行的信誉、信息的理论啊,在1990年之前,基本上能解释美国很多上市的数据。
比方说吧,1990年之前,你要把美国的投行按照信誉的顶尖程度来排名的话,你会发现,当一个顶尖投行把一个企业带上市的时候,它这个价定得就更合理,而且上市之后的这个股价波动就会更平缓,这就说明了,顶尖的投行的确有信息和信誉的优势,对吧,可是1990年之后,随着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更加短期化,我们就出现了更恶性的利益冲突。
比方说互联网泡沫期间,当广大投资者确实都醉了之后,很多投行就故意把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压得特别低,让它给抛售出去,当你把原始股压得很低,一上市第一天就能翻3倍,最高的翻到7倍,这样的情况,谁得到了原始股,谁就可以发大财,那这个时候投行就得挑了,把原始股该给谁呢?后来美国证监会调查发现,有很多顶尖的投行都干了非常恶意的利益冲突,比方说当它决定把一个原始股分给一个基金之前,它会让基金承诺,把你赚的钱的一半给我回扣回来,当然了在美国的回扣,不是拎着现金去回扣,而是怎么着呢,你拿了这股不是吗,你翻了5倍你赚了钱,你赚多少钱,你把一半左右,通过经纪费把它还给我投行,也就是说你将来要买卖其它股票都得在我这买卖,我得收你特别高的经纪费。
其中有一个案例,某一个客户,AT&T股票,每交易一股的经纪费(被收)两个多美元,你可以想象两个多美元,就为了买一股股票的经纪费,这是非常之大的,这种经纪费绝对不是个市场行为,它就是个典型的回扣行为。那么在这大家看到了,投行牺牲了这些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发行融资方的利益,把股价定得低低的,然后从投资者那拿回扣,这种就非常恶性了,所以即使在投行对社会有意义的这么一个传统的融资中介的业务上,它也有一些恶意的利益冲突
那么这些恶性的利益冲突,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就暴露出来了,美国证监会和其它相关的部门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因此在大众非常愤怒的情绪下,我们就有新的改革了,比方说美国证监会的RegulationFD,以及其它的一些改革,命令投行里面涉及到私有信息的和公众信息的部分要分开来,比方说在中国,现在投行要去给一家企业兜售投行业务,说我带你上市,它不能随着把它的分析师带来,说我要带你上市,我的分析师就推你的股票,我的分析师的影响力非常大,这种事不能干了。也就是说投行业务的人和分析师之间要有一道墙,他们不能直接沟通,投行不能讲条件,说你只要让我带你上市,我的分析师就推荐你的股票,这种事是非法的。
但是据我的了解,在中国大陆,西方投行有时候做得还是有点厉害,也就说他们虽然不同时来,或者当中隔着屏风或者怎么着的,但是这种隐性的条件还是摆在那的,也就是说,当我带你上市,我的分析师的影响力非常大,你看着办吧,这种话不敢直说了,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在即使美国证监会,以及美国一些其它的政府部门,对投行这方面的制约下,还是有利益冲突存在。那么我刚才就主要说到了在投行,总的来说比较积极正面的传统中介业务上也有这么多的利益冲突。
那么紧接着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投行其它的一些功能和业务,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利益冲突往往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比方说吧,经纪,投行作为经纪是收经纪费,帮客户买卖股票做交易的,但当投行自己又有自营业务部门,想替自己买卖的时候,那不就很可能有利益冲突吗?很简单的做法就是在客户的单子前面跑老鼠仓,老鼠仓这概念我们都知道,对吧,当你有知道一个大的仓位要来买的时候,你在前面先下了单,后面的单子就把你给推上去,你就赚钱了,对吧,那么这个大家放心,美国证监会是严打,打击得非常严格,但是即使严打,投行也找到其他的,就是严格说来不犯法的方式来做小的老鼠仓。
我给你举个例子,这是我知道的,美国某顶尖投行的一位人士说到了一个事,比方说吧,当你是一个大客户,你需要买一百万股的某股票,一百万股这个单子比较大,你不想把这一百万股的单子需求马上一下告诉投行,你怕这信息漏出去了,就别人在你前面跑了对吧,因此很多客户都有这个习惯,像挤牙膏似地慢慢告诉投行,我先告诉你十万股,你先去给我买十万股,买完了以后,我再让你再买,十万股、二十万股,投行(经纪)时间长了也琢磨出来了,你不是告诉他买十万股嘛,他就去买,他一定不要在你的十万股前面跑老鼠仓,因为根据法律,你必须把客户的单子先下了才能自己买,但是投行(经纪)知道你这十万股买完之后,还有九十万股不是吗,他就把你的十万股买了,然后他自己跟着买,然后你的九十万股的仓位终于告诉他的时候,他装着吃惊,你还有九十万股,就把这个股票给推上去了,严格来说他没有犯美国的法律,因为他下仓的时候,你还没告诉他,你要买那九十万股啊,可是从精神上,他已经违背了他的客户的利益,实质上来说他已经做了老鼠仓。那么像这样利益的冲突,直到现在投行也都还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