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湘:所以在这种终身教育的情况之下,大学作为一个阶段,应该怎么给自己定位?
陈洪捷:那么在知识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第一方面它的地位提高了,大家都知道,从边缘走向中心等等,说了很多,成为社会的发动机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可悲,大学的地位又被限制了,有很多非大学的研究和教育机构都出现了。另外还有就是终身教育的概念出现了。因为大学以前就是最高级的教育了,接受完大学教育,你一辈子不用再接受教育了,都够用了,现在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这个层次已经分得很多了,对吧,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了之后还要面临终身学习的问题。所以这样的话,实际上大学现在,第一方面按照传统的理解,它可以做的工作实际上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里,在大的教育这个知识的背景下,它的作用已经有限度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以大学你可以看到它一种反应,它在积极地扩张,所有的教育我都插手,终身教育我也可以,它说这是我们大学的职责,对吧,培训也是我的职责,现在都在做。那么这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它会把这些社会的需求都看在眼里,都会积极响应。
但是它有它的限度,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机构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涵盖起来,那么这样做很可能就是顾头不顾尾,很多做得好,很多可能就做不好,所以现在讨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终身教育到底是谁来做,大学你能做多少,不能希望你大学就包揽所有这些东西,不太可能。
王鲁湘: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是整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厉害,国际合作办学,包括像我们北大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本土化怎么和它平衡?
陈洪捷:因为现在听这个国际化听得非常多,我们有一系列指标来衡量这个国际化,但是现在国际化确实也有个问题,就是说像您说的,本土化的问题,特别是中国,我觉得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就是刚才说追赶的地位,有些人会把西方的东西想当然地认为是好的东西,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因为我们是个学习者,人家是先行者,他们先走了一步,所以我说这个是有道理的,但是到今天,我们不用再死守着这个原则了,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战略,你应该跟大家平等地看一看,因为现在这种国际化,它不是一个单向的,我向你学习,你向我学习的问题,它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到了美国,会影响美国的教学、科研,到了欧洲,会影响当地的这个教学组织,不是说我们就以前派人就来学习,完全吸收你的文化,接收你的文化,按照你的模式来做事情,现在不是这样,国际化的含义就在于,它不是单项的,它是相互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特别强调我们本土的资源,我们自己的办法,我们自己的对策,而不能再依赖西方,这种心理要彻底改变。
王鲁湘:我们中国过去包括像太学,特别像宋以后的书院制度,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一种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种高等教育的方式,这种东西在我们引入西方的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高等教育以后,好像失去了,师生之间关系都变了。那怎么办,到时候我们自己书院这个系统的一些优点的东西,怎么在我们现在的高等教学中间,在本土化中间,能够得到借鉴?
陈洪捷:这方面以前也有人提过,而且特别是经历过书院时代的人,他们当然很怀念书院时代,比如说胡适,对吧,还有我们的季羡林季先生,一直在提倡这个东西,但是现在确实存在问题,就说我们100多年来,一直在接受西方的这种体制,那么现在如果把这个中国固有的传统挖掘出来,嫁接进去,或者结合起来,我想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想这个意识,这个问题的提出很重要,必须有这个意识,所以我就想,中国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高等教育的传统,知识传统,这个东西不是说你割断了它就断了,其实你是完全可以再继承下来,那就取决于我们对它的鉴别,重新地利用,特别是跟现代社会的需求要结合起来。
王鲁湘:有一个凤凰网的网友,他问陈老师一个问题,他想问关于博士生培养的问题,他说如今的博导少,招收的学生更少,在仅有的几个名额中,还可能会有官员、老板等似乎更需要博士头衔的人。另外一方面,博士的就业似乎也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放弃考博。那么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目前国外博士的培养方式与目的又是怎么样的?
陈洪捷:网友的问题很有意思,那么首先我想先说一点,就是网友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反映出一个知识社会的一个特征,因为在这个知识社会里边,大家对于知识的追求更加迫切。咱不管它是真迫切,假迫切,是吧,它确实迫切。至少它这个文凭是很重要的。所以不管是官员也好,企业家也好,或者是什么人,大家对于博士这种追求,到这种激烈的程度,学校已经容纳不了了,你可见这种渴望多么的大,这实际上正是一个知识社会的表征。另外一方面,回答他本身的问题那么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确实有很多问题我们个人解决不了,那么这种竞争不光是博士竞争,对吧,我们现在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
我们小学、中学、大学,这一路竞争过来,现在我们竞争这个水平越来越高,最后到博士阶段,还得竞争。那么这种情况下,我想没有别的办法,你就积极应对,但是我们要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呢,可以从全世界来看,现在的博士生的培养数量都在增加,不光是中国,国外也是一样的,当然国外的竞争可能不会像中国这么严重,这么激烈。因为我们在学校我们都知道,真正这种博士还是很少,大部分还是就是真是自己来学习,想学习,有这种学习追求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