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障土地合理流转?厉以宁坦陈未来改革重心
2008年12月08日 11:0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30年] [厉以宁] [世纪大讲堂]

那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改革。我们决不是认为改革到此就止了,改革已经过了,没有那个话,要继续解放思想,要继续改革。刚才讲过了承包制的问题。承包制,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可承包制有一个大问题。大问题在哪里呢?承包制没有触动城乡二元体制。计划经济是两个支柱,哪两个支柱呢?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那种政企不分的,实际上是行政主管的这样一种国有企业体制,这个是一个支柱,支撑着计划经济;另外一个支柱,就是城乡分隔的,生产要素隔绝,流动被隔绝的,城乡二元体制。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内,他们往往把城乡二元结构跟城乡二元体制混为一谈,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从经济结构方面讲,城乡有很大差别,但它不是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什么时候有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有的,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除了进行国有企业体制以外,还建立城乡二元体制,城乡被隔离开来。

基于体制层面的城乡二元,带给中国亿万农民怎样的发展阻力?废除户籍制度能否真正消减二元体制?农村土地如何实现合理流转?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城乡被隔离开来以后,生产要素流动受限制,农民实际上,降到了二等公民的位置。怎么说农民降到了二等公民的位置呢?比如说若干年以前,或者长期以来,你看到,城里的孩子受义务教育,校舍是财政拨款建立的,教员的工资,财政经费中开支的,可是农村的孩子受义务教育,他那个校舍是农民自己花钱建的,他那个教师叫代课教师,叫民办教师,是农民自己付他工资的。同样受义务教育,为什么若干年前,长时期内,处在这种不平等位置上,这合理吗?再举个例子说,几年前都有这种现象,一个农民要到城里来打工,他身上的证件必须齐备,包括外出务工证等等,如果你证件不齐备,就被遣送回乡了,当时叫做三无人员,三无人员遣送回乡。可是城里人到农村去租间房子住,养病,写书,画画,你住多久,没人管你,从来没听说,农民把城里人押送回城了,你没居留证,没这个情况。所以说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我们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另一个支柱。

现在我们可以想了,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你想想,50年代后期,《人民日报》发表过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0年代初,发表过文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当时提的口号,今天40年、50年以后又提这个口号呢?区别在哪里?口号一样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当初提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巩固城乡二元体制的需要,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就告诉你们这些农民,你们就安心待在农村吧,给你把农村建设好,房子建设好,你们不要做盲流了。

什么叫盲流?就盲目流动啊,不按计划流动啊,好,有这样做。所以当时这种想法。今天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那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跟加快城市化是不矛盾的,是改革二元体制的需要,农村也不是单纯的一个建房子的问题,修路的问题,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再加上环境的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的管理,多方面的。而且建成以后,你住在农村的人,不一定都是务农者,你可以是个工人,在附近的工厂做工的工人,也可以是个投资者,也可以是个金融者,你可以进去了,你做得好,你全家都搬进城,都可以。所以说这个就是今天建设新农村,跟当时巩固城乡二元体制,提出的建设,本质是不一样的。

承包制,尽管是改革初期的巨大功绩的一项改革,但它没有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它没有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它在承认城乡二元体制的前提下,搞的土地承包。现在隔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应该改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不改,那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还缺一块呢,还不能说计划经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一个重要的改革。那城乡二元体制,单纯是个户口问题吗?不是,把两种户口并为一个户口,一宣布,不就完了吗?不是,因为它关键问题是一个土地问题。所以说在中国现有条件下,那怎么办?所以说应该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可以实行土地承包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合理流转就包括这方面,譬如说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等,这个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以后,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让农民摆脱了承包土地对于他的束缚,我们可以这么讲,根据我在国内有些地方考察,譬如说土地的出租,土地出租以后,他取得一笔租金,他可以到城里去打工,然后呢,这笔租金照样给他,他不但有城里打工的工资收入,还有财产性收入,因为土地的出租,租金是他的财产性收入。如果你不出去打工,那留在当地,在那些承包大户那里工作,或者是在龙头企业下面工作,这都行。在有些地方,土地就入股了,土地入股,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了各种公司的,它都有,还有龙头企业,有时它也吸收农民入股。这样的话,同样的,你愿意出去打工,有财产性收入了,有你入股的分红收入了,还有,你不出去打工,同样在那里被受雇,订了合同,就当了合同工,一个月好几百块钱。所以这种情况就表明了,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当前一个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次宅基地和他房子怎么处理。因为农民不一样,他除了有一块承包土地以外,他还有一块宅基地呢,宅基地可以盖房子的。但现在,这个问题得想办法。什么办法呢?在有些地方也做试验了,采取一种置换的办法。就是你把宅基地和房子交出来,交给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你呢,换三个东西。第一个,换一个城市户口;第二个,换城市一套面积相当的住房;经济适用房或者等等,有的这个房子比较好的,甚至还可以换一套一般的商品房,就根据情况。第三,换一个城市的低保;换户口,换城市一套住房,换低保,这样农民就进城,土地使用权流转了,宅基地置换了,这问题就解决了。

还有,土地可以抵押,宅基地的房子应该可以抵押,这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重要的一环。为什么呢?你不进城也好,你进城也好,这个土地的抵押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农民如果在农村,他想养猪,现在猪不是很缺吗?他想养猪,他盖一个家庭的养猪场,或者几户农民联合起来,盖一个比较大型的养猪场,去借钱,你借钱,用什么抵押?房子不能抵押,土地是不能抵押,宅基地也不能抵押,那你还有什么好抵押的?我家里还有一个小鸡呢,小鸡不能抵押。还有一个猪呢,猪不能抵押。他没东西可抵押,农民有什么东西可抵押?他借不了钱。

我是过去长期是研究经济史的。19世纪法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法国的农民大量进城。法国的农民进城,他没有出问题,城里面没有什么贫民窟啊,那些都乱七八糟的事情没有啊,比较少。法国的农民,干吗能进城呢?因为法国的农民都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家庭农场,他准备要进城了,或者准备在农村要扩大点生产了,他把土地就抵押了,把土地上的房子就抵押了。抵押什么意思啊?抵押,它是这个,就是你抵押了,可以取得贷款了,但是房子还是由你住,土地还是由你耕种,到该还债的时候,你没有还清,这个时候,银行才把你的土地拿走,没收,拍卖,把你房子拿走,你在没有到期之前,比如订个20年贷款合约,10年贷款合约,我没有到期以前,房子还是我住啊,土地还是我耕种啊。这样他就得了一笔钱了,得了一笔钱,在农村买拖拉机就可以买了,盖养鸡场就可以盖了,进城,进城开小店,买个房子住,慢慢生活好了,还有资本了,家里人就陆陆续续来了,来了之后,房子怎么办?或者留给另外一个儿子,几个儿子,有的跟进城,有的儿子在那里就得到房子吧,如果他们也不在农村,那就卖了吧。所以说没有出问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