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湘: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最近的一份关于21世纪中国养老问题的研究调研报告中预言,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将老龄化。那么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状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的挑战,今天关于这些问题,我们荣幸地请到了著名的学者,杜鹏先生。
老龄人是财富不是包袱,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问题研究专家杜鹏教授的名言,杜鹏和人口问题研究打了26年的交道,为国内老龄化研究做出了大量基础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
老龄人是财富不是包袱?
王鲁湘:杜先生,对这个整个社会的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我觉得好像在历史上,有两个截然相反的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在传统社会里头,特别比如说农业社会以前,尤其是原始社会里头,显然我们把老龄人看成是社会的财富,因为他们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那么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的话,好像老年人就变成了社会的负担,那么对老年人口,在社会人口,总人口中间所占比例的话,往往趋于一种负面的评价,那么您是对这种老龄人口,是什么样的评价?
杜鹏:确实经历了这样一种转变,也就是说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实际上老年人的比例非常低,也就是说在过去叫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说这部分人口非常少,而且在农业社会时代,老人往往控制着许多资源,比如说家里的财产,比如说老人丰富的农业生产的知识,使老人有很高的地位,所以说在那个时候,老年人的问题不是非常地突出。
但是工业化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改变,比如说许多年轻人从事的这些现代化的生产,老人可能并不懂,那么同时寿命延长,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在加剧,所以说就从以往老年人自己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地转到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
王鲁湘:在我们中国的养老方式中间,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就是由政府举办的社会基金养老,这个大概是这些年才开始有的,还有一种就是传统的家庭对老人的赡养,这样一种养老,还有一种是比较多的,就是挣工资的人自己每年存点钱进去,属于这一种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的养老。那么这三种养老的方式中间,您觉得在我们目前中国的实际生活中间,哪一种方式发生的作用更大一些?
杜鹏:从现在来看,起作用最大的是社会保障,就是咱们基本的养老保险。那么虽然个人的商业性的养老保险也在推行,但是比例现在非常低,大概1%左右。那么更多的老人还是在靠自己的劳动,靠家庭的亲属给他养老。那么从长远来看,我觉得还是基本的养老保险更加重要。
王鲁湘:更重要一些。但是我们中国是三农问题非常突出的一个国家,这种社会的基本养老保险,在城市里头都做得不是特别地完善,那么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推行起来就非常地困难,可以说在有些地方完全就无法推行这个事情。可是随着市场化的这种进程和城市化的推进,很多的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又转移到城市里,而且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去了,那么剩下在农村里的这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实际上状况是在恶化。那么应该怎么办?
杜鹏:过去,大家都是以家庭养老作为农村养老的基础,但是现在这些人口流动的问题,劳动力外出的问题,使农村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也管它叫做"三八六一九九"现象,就说其中一部分就剩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了。但是绝大多数老人,现在还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险,所以说随着我们城市化,现在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几,接近50%,我们逐渐地会有超过一半的人是生活在城市里。所以慢慢农村的这些老人,在缩小,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说我们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是逐渐从低水平到高水平,起码先覆盖这部分人,就说给他建立一个基本的养老保险,难就难在什么地方,就说城市里工作的人,你可以从他每月的收入里,扣一部分钱,加入养老基金,而农民,他并没有每月的收入,对这些老人,他已经退出了工作年龄,所以就需要一个特殊的办法,需要国家的政策,能够先把这部分人覆盖进来。不能够再去延用传统的那种,靠他的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