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的商业化遭到游客的众多批评
虽然泸沽湖管委会在硬件设施方面能够用一些物质手段鼓励摩梭人维持民族传统,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还是和外界开始一点点融合。
子墨:现在泸沽湖是被外面的游客批评得最多的地方之一,可能就是走婚的商业化,很多人都批评说,现在有一些走婚是收费的,这你听说过吗?
村长:没有听说过,走婚收什么费,走婚是感情自愿的前提下走婚的,感情并不是客人所想象的那种,你今天想走就走,不想走就不走,不是这个意思,还是有感情基础的,要讲究感情的。只是走婚就是男方到女方家里边去,经济是独立的,各是各的,只是儿女在女方家里边。但大家,感情不好的前提下大家都不走了,不需要办一个手续,离婚不需要这么做而已。
子墨:这样的说法可能会让你觉得愤愤不平,让你很不舒服,但的确这是外面的游客说得很多的地方之一,你就从来没有听到过外面游客问起来吗?
村长:没有,客人在我这是没有问过,个人一般走婚不应该要钱,这个是不可能的。
子墨: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外面的游客可能会这样口碑相传呢?一传十十传百,会有这样的流言?
村长:这个是这样的,摩梭文化走婚是不要钱的,是以感情为基础。但是有些来自外面的汉族,他穿着摩梭的服装,打扮成摩梭人,基于摩梭的文化,有些人会这么做,但是不一定是摩梭人。
子墨:你认为完全是外来的这些汉人破坏了。
村长:现在外面来泸沽湖搞客栈的也如此,他借这一种摩梭的文化在经营。一般摩梭女孩子,摩梭人都是比较含蓄,害羞的,一般都不会要钱。除非是人家,我给你走婚了,他喜欢她,看她经济方面有困难,想帮一下她,给她几万块钱,几千块钱,这种现象的我也听说过。
子墨:那这种现象,你们怎么评价?
村长:这种现象嘛,人家愿意给,这个是很正常。
子墨:那在你看来,你们摩梭的传统文化当中,最核心的是什么?最不能丢失的是什么?
村长:最不能丢失的是母系文化,必须要女人当家,我们姓都跟母亲姓,我们是母系氏族,还有是走婚。
过去,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很多摩梭人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很难和外界融合。近些年,旅游开发充分的地区,新一代摩梭青年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化生活,在婚姻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汉族,孩子们在学校也没有和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
子墨:泸沽湖管理委员会有经济方面的指标来作为衡量你工作的标准吗?
余:没有
子墨:那怎么来评价你们管委会的工作?
余:年初会有一个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比如最近三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环境整治的工程。
子墨:有没有具体的一些指标来衡量你们的工作,因为通常我们看到衡量地方政府,都是以GDP,或者其他的经济指标,但是你们,有量化的指标吗?
余:量化的指标没有,我们总体的目标是,泸沽湖的水质不能变坏。只能越来越好,在旅游发展方面,不与民争利。
子墨:旅游的经济收入,如果没有具体的指标,你们有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吗?
余:在门票的收益,或者游客的增长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不是强求。
子墨:这些要求是什么?
余:就是能够使景区的管理水平,整个宣传促销有新的提升,在原来的基础上,然后增强泸沽湖品牌的吸引力,在一定的时期内,希望游客能够呈稳定增长的态势。
子墨:你们希望稳定增长的态势是每年百分之多少?
余:我们现在是能够跟,包括丽江和周边的这些区域基本上达到同等的比例水平,一般在10%到15%之间。
治理泸沽湖三年的投资让我们看到了明显的成效。对于泸沽湖所在的宁蒗县,治理投资的8000万人民币相当于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的近7倍。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自给率不到7%,20%的人口还在为脱贫苦苦挣扎。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如果没有来自更高一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保护将不可能真正落实。
泸沽湖管委会的干部告诉我们,他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让门票收入达到1亿元人民币,综合的旅游收入达到15.6亿元人民币。可以说生态保护已经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捆绑在一起,而今天的泸沽湖也为中国许许多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湖泊们提供了一个治理范本,但愿泸沽湖的湖水能够永远像今天这样湛蓝、而摩梭族孩子们的眼睛也能够永远像湖水一般清澈。
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近期《社会能见度》节目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