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震动文坛 首印版800本
2009年05月05日 13: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许子东:他是照了我们刘长乐老板的话,叫影响有影响的人。

窦文涛:影响有影响的人,啊,是这么回事。

陈丹青:可是鲁迅他要给母亲寄书看,寄的是张恨水的小说。

许子东:对。

窦文涛:啊,他母亲看的就是言情小说?

陈丹青:对。

许子东:还有很多啦,鸳鸯蝴蝶派,秋海棠,什么的。

陈丹青:周瘦鹃。

许子东:所以张爱玲的特别点,就是她提早解决了这么个问题,就是这个排斥通俗文学,你看她的小说一开始是《紫罗兰》,周瘦鹃那里发表的,所以她后来的书都交给皇冠,这个问题大陆直到80年代才开始正视,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一个写报告文学出名的作家,在那里沉痛感慨说,我们怎么革命了那么多年,现在大家都还看金庸啊。你知道,这个鸳鸯蝴蝶派这个东西是没格调的,就是说。

窦文涛:你们说的这些事儿,就让我想起一个所谓的文化界。这个你看中国人挺有意思,你比如说今天的人们也再说,好比说这个网络上,那么经常会主动在网上发表意见的,其实是人口当中的肯定是少部分人,所以有人说,仍然有个沉默的大多数嘛。

陈丹青:对。

窦文涛:那么好比说我们说旧上海,不是,我记得有一个老干部也是说,说那个他们写那个生活,当时上海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民,过的也不是这样的生活呀?你在讲“五四”,就所谓这个思想的影响,闹运动了。可是当然全国这个四万万,多少普通老百姓,还是绝大多数人,他是没有什么声音的?

陈丹青:是,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五四”一个原生态,就是当“五四”北京城里,有这么一帮文人在那儿闹的时候,整个中国的日常形态是什么样子?

窦文涛:对。

陈丹青:比方大家在看张恨水的书,然后等到张爱玲在孤岛时期,开始走红的时候,那又是什么人在读她的书?就是你说的这个,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就是他们是不被知道的,但是他们是最真实的人群。

窦文涛:对,就过日子的嘛。

许子东:现在有很多大学的研究做这方面,就是回到原生态,回到现场。其实也不是太难,就是你把鲁迅的《杂文》,你不要看鲁迅全集,你找到他最早发表的地方。

陈丹青:对。

许子东:比方说《申报自由谈》,你就会发现在鲁迅这个所谓战斗文章旁边,是一个房子、梅毒的一个什么广告,旁边下面是化妆品。

窦文涛:没错、没错。

许子东:你知道吗?然后前面登征婚启示,就等于是新闻联播旁边就有《锵锵三人行》。

窦文涛:把我们当梅毒了吗?

许子东:那个时候叫花边文学,你知道中国历来就是这个不庄不谐。

窦文涛:是,我怎么觉得?

许子东:亦庄亦谐嘛。

窦文涛:那个时候新派学者,就是《围城》里也说嘛,好像回国喜欢谈梅毒,尤其是一个报纸上常见的。

陈丹青:你看那个时候的。

许子东:那当时的艾滋啊,那是。

陈丹青:主流的文艺杂志,你把它拿出来翻,其实鲁迅也只是几十篇里面的一篇,能请到他还不容易呢,好几期都没有他。所以我们现在知道的一个“五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稀薄的,被提炼出来的那几个人,几件事情。

窦文涛: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