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锵锵三人行》,这两天跟张承志老师,任世民老师聊,聊内蒙、聊新疆,我觉得都好像到那里去游了一圈儿。今天,我觉得咱们可以说说世界,张承志老师当年写的小说,很多人印象深刻,但是我发现其实你还是一个学者,而且我觉得你这个人的这个足迹也有点符合行万里路。不光是这个在草原上跑过,在新疆跑过,又在日本住过,而且,好像在这个西班牙呀、南美洲啊,这到处都有你的足迹。所以你起码是开了我的眼界,今天这个张老师带来一张照片,我可以给大家看看这个玉米,没见过这样的玉米,我们来看。
张承志:这个照片是这个墨西哥的普埃布拉州,基本上最后断定玉米的起源,在这个地方起源。
窦文涛:啊?这是玉米本来的样子吗?还是?
张承志:对,任何一个主要的人类食用的主要的农产品的起源,如果它是这个起源地的话,它一定有很多次生的、共生的、同科的其他的植物。
任世民:对。
张承志:就像咱们这个小米旁边有狗尾巴草一样。
任世民:对。
张承志:它一定有很多类似的一些植物,那些植物不能吃,而这个植物能吃,被人人慢慢慢慢栽培、驯化,慢慢变成了人类吃饭的主食了。
窦文涛:咱们再看下一个。
张承志:刚才这个玉米本身,因为是墨西哥起源,所以到今天,一直到今天为止,墨西哥人从上至总统,下到最普通的老百姓都吃一种玉米做的小饼,这种小饼叫“托尔蒂亚”,我去的这个,就是现在张照片的这个就是一个印第安人家,他们生活非常穷,家里因为这个种种的一些原因吧,这个房子被大地主给烧了,人被赶出来的,赶出来在外边就流浪,占了一个地方住着。
然后他们自己占住了一块地方就在山坡上种了一片玉米,种玉米以后打了一点玉米在门口堆着一堆,每天这个老太太弄一些玉米棒子搓一些粒,自己拿磨把它磨成粉,就立刻做成了小饼,这一饭就是一摞玉米饼,然后,用那豆子,就咱们讲一般像芸豆那样的豆子,煮成那种就是很软的豆泥这样的咸豆子,这就是菜,豆子,饼就是主食,在喝一点喝的东西,喝一点咖啡,这样就是一顿饭。
这顿饭当然非常简陋了,这个这种玉米饼,中国人我想更是这样,包括欧洲人都觉得这简直不是,就是太低劣了食物了,都很不喜欢吃。但是墨西哥人就是玉米的孩子,完全是玉米培起来的。
窦文涛:所以,我就是长见识,现在,像任老师,你也是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现在其实有个全世界的问题,就是说所谓全球化浪潮。但因为这个全球化呢,似乎我们觉得你看很多独特的这种生活方式,乃至于农作物,好像我们都越见越少了,就是什么东西都越来越统一化,越来越一模一样了。
任世民:工业化。
窦文涛:甚至你现在看这个各个大城市,不同国家的大城市也越来越像了,然后我是看他最近写的很多散文游记,哎呀,我就有一种感触就是原来在历史上,包括甚至现在在全世界上,有那么美好的一些文明,但是它表现在艺术上、建筑上、文学上、民歌上。
任世民:对。
窦文涛:甚至是待人处世、道德风尚,其实是那么有意思的这个东西,但是,就像你看到这个内蒙的草原一天天在沙化、在缩小一样。就是似乎你也看到一种趋势,恐怕也就逐渐逐渐湮灭、灭绝了,所以不由得就有这种思古之幽情,这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张承志:全球化的浪潮有过很多很多的浪潮了,而且从左面来的浪潮,从西面来的浪潮,从东面来的浪潮,有各种各样的对全球化的定义。但是咱们现在想说的这个实际是一种消灭和同化掉少数的有艺术感的文明的这种浪潮。
窦文涛:嗯。
张承:恐怕从1492年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概这是第一次比较值得重视,比较重要,也值得批评和批判的这么一次全球化的过程。
窦文涛:我学的中学历史课本基本上是赞美。
张承志:对,哥伦布。
窦文涛: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