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精神病人
全国共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人,成都市约有精神病患者1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约56%的精神病人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约44%的患者无职业也无劳动收入;约56%的患者发病时不能及时得到精神卫生机构正规治疗;约13%的患者完全无人照管。
重型精神病患者,也就是俗称的“武疯子”。因受病态妄想支配,这部分患者不时会寻衅滋事。据调查估算,成都市的精神病患者中,肇事惹祸的约1.36万人次。
对于娟娟,廖家所能记得的印象就是“疯狂”,他们无数次在媒体面前讲述着:
她用菜刀砍了婷婷的后脑,缝了14针;用折叠椅砸了母亲的额头,缝了7针。这些伤害的起因,几乎都是因为家人说话不慎,或者没有立即满足她的请求。
住着过千人的大院里,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3岁的孩子,不是曾被发病的娟娟打过,就是至少见识过娟娟打人时的狠劲。廖智勇说:“她在外面经常惹事,见人打人、见车打车,有好几次不得不求助110,由警车将我们送回家。”
为了防止她伤人,父亲将一条锁链拴在娟娟的脚踝上。她的身体因为药物的缘故肿起来,清秀的下巴不见了,左眼歪斜,说话含混不清。不打人的时候,她摔电视,摔用电饭锅内壳做的尿盆,摔床头木板,用手抓碎玻璃,直到浑身血迹斑斑。
但她清醒的时候更痛苦。
“姐姐,你的传呼号码是多少,我想记下!”
婷婷一愣,“娟娟,姐姐没用传呼啦!”娟娟随口答应了一声,继续低头画画,画她想象中的公主和美少女战士。
这个19岁的病人没有自由,没有朋友,不会用手机,不会用电脑。生病6年来,只有1个小学同学曾上门探望,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街坊四邻听到二楼飘出的嚎叫声,头也不抬,目无表情地快步离开。看到婷婷,人们问得最多的是:疯子妹妹还打人吗?
同胞姐姐是娟娟离正常世界最近的窗口。
“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
这是婷婷最喜欢的一篇初中课文《白蝴蝶之恋》里面的一句,她写的读后感被老师视作范文在各班朗读。
与婷婷当了5年同学,陈晨说,她几乎没在任何场合、任何谈话中提到自己的压力。就连母亲王素珍,也不清楚婷婷内心的苦楚。
其高中语文老师陈温雅说,师生间印象最深的那次谈话,是婷婷问自己,能否为妹妹介绍好一点的医院。“我妹今年(2004年)连做了两次手术,打人反倒更厉害了。”
2005年5月,婷婷深夜里吞下了大量的镇静剂,试图自杀。这是在她第一次退学后3个月的事情。
“我再也承受不了这种折磨,我承认我懦弱。”枕头下的遗书上写道。
从医院洗胃回来后,婷婷复学了,一如既往地帮妹妹洗澡,梳头,花光所有零用钱为妹妹买来彩笔、画纸和阿尔卑斯巧克力糖。
而内心之中的压抑和苦楚,婷婷选择在博客中发泄:“忍”、“这辈子真的就这样毁了,不仅是她,我们全家都这样瘫痪着……”、“我终于忍不住了,你不知道吧,其实锁住你的同时,我们也被锁住了。”
2007年6月,廖家搬到维修店附近的出租屋内。邻居们对病人发出的噪音一再抗议,居委会三次上门劝谕,父母打算把她送往精神病院。
求助困境
这是一段摄于2004年9月、廖智勇提供的视频对话:
“爸爸给你申请安乐死,你愿不愿意?”
“申请安乐死?”
“安乐死没得痛苦,轻轻松松就结束生命。”
“要得。但我怕安乐死喝那个药。”
“不会喝药,打针。打一针像睡觉一样。”
“记得打屁股上,肉多。死了我就释放了,全家都自由了。我的救命恩人,就是爸爸。”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由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每月的治疗费用需2500元-3500元,许多病人因家庭贫困无法及时治疗。多数精神病患者家庭陷入了“因病致贫和因贫返病”的恶性循环。
在中国没有精神病患者救助统一政策。2008年1月1日,厦门符合条件的精神疾病患者可凭厦门市民政局开具的“厦门市精神病人治病减免介绍信”,享受每月最高950元的减免标准。此前,杭州民政部门也出台政府补助举措,但是在西部成都,《精神卫生工作条例》的制定才进入立法调研阶段。
廖家没有把娟娟送到距家几十分钟、有专业陪护的成都市精神病院,而是选择位于郊区彭州市的精神病院。事实上,在娟娟死前的两年里,廖家的生活已经濒临崩溃。2004年,廖智勇开始积极向外界求助,主要行动是给相关政府部门写求助信和联系媒体。
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妇联、锦江区民政局……他们已经不记得自己发出了多少请求,可全都石沉大海,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政策,无法救助。“只有街道给我们办了个270元的低保,可是拿着低保到医院挂号,根本就没有医院认。”直到2006年,娟娟终于在成都市残联处申请到每年4000元的残疾补助,但相对于每月2000余元的医药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自2001年娟娟生病后,廖智勇几乎打遍了市内所有媒体的热线电话,可是只有成都晚报登了一个小豆腐块,内容主要是关于娟娟发病时严重扰民。直到2004年11月,廖家的情况才首次引起媒体的关注。
《父母想让精神病女儿安乐死女儿称死可解放父母》、《花季少女落下脑膜炎后遗症老父想让女儿安乐死》……一系列媒体报道中,“安乐死”成了炒作的焦点,廖家的困境成了新闻的陪衬。
“安乐死”报道后,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外地媒体陆续采访了廖家,但直到2007年4月,江苏卫视的《人间》栏目报道了“廖家寻亲”的故事后(节目讲述廖智勇带着娟娟离家出走,留书表示不想连累妻子和另外两个女儿。最终,一家人在节目中团聚,抱头痛哭。),他们才收到第一笔捐款,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