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将军萧克的传奇人生
2008年11月10日 09:51郴州新闻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萧克] [南昌起义]

1936年4月下旬,当他站在金沙江岸时又诗兴大发:

盘江三月燧烽扬,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1971年端午节,萧克还在江西云山当农民。“每逢佳节倍思亲”,他想起一家五口天各一方,写下《思亲》诗一首:

我家在京畿,寄身彭蠡间。

银婚过数载,镜圆月不圆。

儿孙离膝下,分散在湘燕。

一家才五口,各在天一边。

独饮雄黄酒,忍读《离骚》篇。

但愿身心健,任尔风雨颠。

“文化大革命”期间,萧克被下放到江西永修云山“五七干校”当农民。在赴江西的火车上萧克回忆起当年在江西战斗的岁月,思潮汹涌,脱口成五言古诗一首:

我自江西来,又回江西去。

昔日草鞋行,今朝飞车遽。

轻装怀马列,悠然赴“五七”。

战地黄花衰,孟冬西风疾。

云山赋归欤 ,老骥兮伏枥。

身在云山,心怀广宇,当农民的萧克仍时时关心着“文化大革命”那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他在云山写下了一首《有感》:

怀仁堂上漫风云,犹忆元勋尽竭忠。

信有光明惊鬼蜮,更无磊落惧阴风。

渠奸作恶徒行恶,正义遇穷终不穷。

任是妖摩曾乱舞,真金不怕火销熔。

1986年底,当萧克登上以风景峻美、雄奇而著称于世的张家界风景区,当年就是萧克与任弼时、贺龙等领导创建的湘鄂川黔苏区所在地。昔日征战地,今日旅游区。萧克登临送 目,感慨赋诗曰:

敢驭黄狮上碧空,青岩列列峻奇雄。

凝眸九垓呈新貌,回首溪州溯旧踪。

大战湘西奠大业,高刊塔卧仰高风。

磨刀我欲临溪舞,豪气犹存不老翁。

民情在胸,乡情难忘

1980年,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上,萧克被选为副主席。职务虽然变了,他的优良作风却没有变。他在抓好军事教育和训练工作的同时,经常外出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萧克常去视察的重点地区之一,少数民族对红军对革命的支持,使他念念不忘。1986年7月,萧克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考察,使他又回忆起50年前,他任红31军军长率部在宁夏同心城与红15军会师的情况。他说:“那时天冷,衣食困难,我部得到他们的帮助和群众的欢迎,真像到家一样。”于是,他感慨地写下一一首古诗:

风寒塞北昔凝冰,重返高原草木阴。

陕甘宁边会师日,同心同德到同心。

月是故乡明,家乡的山山水水时时刻刻萦绕在萧克的心中。1981年12月,萧克已是耄耋之年,他不辞劳苦,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家乡。将军归故里,不是“衣锦还乡”而是看望他的乡亲和父母的的坟茔。

50年后,当萧克来到父母的墓地,抚今追昔,他又脱口吟诗:

五十年前上战场,忍教白发倚门望。

归来唯见双亲冢,含泪栽松作瓣香。

返回家乡,他又欣然提笔写下了《还乡吟》

离家半纪经百战,

至今耄耋始还乡。

全村老小倾家出,

季子归来无锦裳。

1981年12月,76岁的萧克将军第一次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家乡。一天早饭过后,他从县政府徒步前去观看被嘉禾人喻为八大景之一的珠泉亭。小路上,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挑着一担谷子迎面而来,警卫正欲示意对方让路,萧克将军急制止之,将军执意自己让路,下到路边排水沟的垠头上。中年汉子走过身边时,萧克将军用手扶住农民的箩筐,让他平稳的穿过。而中年汉子却不知让路扶筐者乃共和国上将也。

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的萧克对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希望用自己稿费在家乡郴州设立教育奖,以奖励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初高中学生。2000年1月28日,在湖南郴州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委等大力支持下,萧克终于实现了这一心愿,——首届萧克教育奖在郴州颁奖,郴州市15名优秀教师和43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获得了奖励。

家乡小街田村小学因年久失修,村里的100多名学生就读于简陋的教室里,萧克将军见后非常心急,回北京后,马上与香港实业家陈敬德、丘观森、张祖济等人联系,捐资25万元在小街田村建起了一栋占500多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并亲笔为该校题名 “小街田希望小学”。真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口述历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周六 23:00-23:45  
  
周日 11:02-11:47

声明: 凡注明“凤 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 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 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