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将军萧克的传奇人生
2008年11月10日 09:51郴州新闻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萧克]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由于部队连续受挫,他回到家乡,和黄益善等9位共产党员一起,重建了中共嘉禾南区支部。在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们秘密开展地下斗争,积极储备力量,准备发起农民武装暴动。

农历正月初三,萧克听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进驻宜章县城,他立即召集几位党员一起赶赴宜章。不久,组织成立了湘南人民军宜章独立营,龚楷任营长,萧克任副营长。短短半个月,辐射到郴州、永州、耒阳等十多个县,当地工农武装纷纷举行暴动,直接威胁着湘、粤、桂军阀控制的势力范围。为此,敌军联手重兵进剿湘南地区。

为了保存革命火种,这支身着杂色衣衫、肩扛梭镖大刀的农民武装,在龚楷、萧克率领下,从山峦起伏的骑田岭突出重围,朝东行进。1928年4月20日,宜章独立营在资兴县境内的龙溪洞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等31团不期而遇。两支部队都举着红旗,大家相会时,如同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1934年8月7日,由萧克担任军团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遗队,从湘赣革命根据地井岗山出发,拉开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从1934年8月7日到1936年10月18日,红六军团历时两年零一个月半后,才到达陕北,结束长征。他们长征的时间是最长的。

红六军团从江西出发时有9700余人,纵横转战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11个省,发生大小战斗150次,到会师时全军团尚有4059人,在长征的各路红军中损失的比例也是最小的。之后,萧克奉命调任红31军军长,直接在徐向前元帅领导下工作达半年之久。时年萧克年仅29岁,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

1939年11月间,萧克在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上正式提出“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为该区的战略方针,从政治思想上、军事战略上统一了三个地区广大军民的思想,明确了创建冀热察大块革命根据地,坚持“敌后之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向。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萧克和他的同志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冀热察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挺进军正确地执行了中央统一战线和根据地各项方针政策,把一切抗日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创造性发展了以游击战争为主体的人民战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使日寇占据的千年古都北平,完全处在我八路军包围之中。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先后担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以及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组织指挥了保卫承德和叶(柏寿)赤(峰)战役,控制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枢纽,为东北解放奠定了基础。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正太、怀来、赤城等战役,先后两次空城守卫石家庄,指挥不足一个旅的兵力抗击国民党傅作义诸部六个师对石家庄的进攻,并取得胜利,创造了人民军队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遍结友人,情真意切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里萧克结识了不少的外国友人,有些后来成为朋友。萧克在为《一个被扣留的传教士自述》一书中译本作序时说:“中国革命胜利了。在中国革命通向胜利的征途中,有不少国际友人做过贡献,他们无疑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同时,也还有一些外国人士直接或间接地做了有利于我们的事业,我们对他们同样不应该忘记。比如1897年生于英国的瑞士人薄复礼先生及其一类的传教士,他们到中国来宣传教义的同时还办学校,翻译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传播文化,开展慈善事业等等”客观上起过好作用。当然,薄复礼先生不是主动来为红军服务的,但他为我提供了地图的译名,翻译了一些英文资料,购买了一些药品等等。这无疑有利于我们,这样,就成了我长期记着他的基础……”

“我们打到黄平,在法国教堂里,找到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法文贵州地图,但看不懂。好在那里有个法国牧师能讲点中国话,不能写,发音也不准,但还能够听得懂,我们就指着地图,他讲我写,迅速译成中文,有了这张地图,才稍微详细地看清楚贵州的山川城乡的大路,行动才开始方便了一些”。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萧克将军一种悠然快意的怀念之情。

1937年新西兰作家詹姆斯•贝特兰来到120师师部,见到了萧克。萧克给贝特兰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贺龙的二把手萧克只有30岁,但是看上去还要年轻十岁。他是我在这个部队中见到过最有气质的人,他身材像女孩子一样纤细,但思想敏锐得像一柄双刃剑,是位很有诱惑力的人物,蕴藏着一种令人生畏的力量”。令他尤其感到惊奇的是萧克非同寻常的个人经历。贝特兰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共产主义者的经历,而且是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故事”。

英国人林迈可(michael lindsay)在中国抗战期间是燕京大学教授,同情中国革命,支援八路军抗日。他的夫人李效黎在50年后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与萧克相处的往事。她说——

“萧克同志是我1941年从沦陷区北平到达解放区见到的第一位军区司令员。萧克对我们十分关心,——做了细致的安排。我们被安顿到老乡家里,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特意为我们糊了顶棚,屋外派了军人站岗,伙食很不错,尤其难得的是就餐的时候,成了我们和萧等司令部领导交谈的机会,迈可把短波新闻告诉司令员,同时又得知许多游击队的消息。”

1942年五一节军区四分区文艺演出,萧克被请来观看,正巧当夜暴雨,山洪爆发,河水陡涨,萧克无法返回住处,只好在四分区再住一天。这一天却是萧克忙里偷闲极难得的一天,他和迈可整整聊了一天,也是我们难得的观察他戎马生涯另一侧面的机会。萧克对欧洲文化、历史有广泛的兴趣,他详细了解了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中的作用,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大败拿破仑与殉职经过,以及英国名将威灵顿在击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中采用的出色战略。此外,他对欧洲文学的了解使我们吃惊,交谈中才知道他读过不少欧洲名著。从1941年第一闪和萧克见面,就感到他是一位气质文雅的军人,这时才明白他当年文质彬彬风度的背后有深刻的文化背景。

1986年,萧克请我和许多晋察冀军区老同事一起聚会,这时距离1945年分别已经过去了四十一年,我们都相记住抗日岁月里的友情。尽管当时林迈可和我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平西和萧司令员的初次见面、平山的促膝谈心——这位文质彬彬的将军形象,已成为抹不掉的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