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将军萧克的传奇人生
2008年11月10日 09:51郴州新闻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萧克] [南昌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萧克于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在北京逝世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萧克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萧克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鸿鹄有志,投笔从戎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一个叫小街田的偏远小山村,1935年初,与湖南慈利县人蹇先佛在湖南大庸结为夫妻。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是秦时为戍五岭的囤粮之地。但是,正如萧克将军所说“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禾不嘉,谷不丰。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兄和村里的人们为生计而辛劳、忧愁。”萧克有兄弟姐妹9个,但活下来的只有6个: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加上父母、八口之家,仅有六亩半水田和一些旱地,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不得不又租了地主五亩水田,然而,每年缴完租谷家里便所剩无几,全家人生活十分艰难。萧克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从他的曾祖父起一直到他的堂哥,四代读书、教书。曾祖父萧人杰是贡生,后选儒学正堂。父亲萧覃茂是前清秀才,喜吟诗作对。母亲虽不识字,但能背不少古诗。他没有见过曾祖父,但看到过曾祖父亲自用毛笔抄写的一本《书经》,字迹工整,全书万余字,只错了一个字。他父亲和伯父、堂哥常用它来教导他,让他学习祖辈认真治学的精神。某日,其父闻家中有哭声,急推门,见萧克手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泪流满面,且读且泣。

1923年春,萧克的大哥萧克昌因为与当地绿林的关系而得罪了地主萧仁秋,萧仁秋以勾结土匪为名,把萧克昌抓进了县衙,并于当天杀害。萧克也被关押,家人四处筹钱才把他救出来。萧克说,“大哥的死,使我家如同遭了雷轰。这时我已15岁,我只想杀萧仁秋那些狗官们,为大哥报仇雪恨。”不久,他二哥萧克允考入了建国湘军军官学校。 1923年秋,萧克毅然报考嘉禾县首次创办的甲种师范学校,他说:“这期间我一心想报仇,想搞军队,对军事方面的书籍特别感兴趣。”为此,他读了不少兵书。

家仇难忘,军阀混战更引起萧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长大成人后,萧克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与世界。一天,他在广州中山大学求学的堂哥回到家乡,萧克从堂哥那里听到了一个个新名词: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孙中山……

甲种师范学校校长李崇本是萧克永远忘不了的恩师,是他同情萧克的家庭困境,让萧克为学校刻蜡版、印讲义获得每学期小洋10元的补助,使萧克有了书读。1926年1月,当他听说萧克要去广东从军,不仅称赞萧克有“鸿鹄之志”,还慷慨借给萧克7块大洋做盘缠,并提前给萧克办了毕业证书。

萧克没等师范毕业,直奔广州,考上了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不久,教练所归并黄埔军校,萧克就成了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

从教练所毕业时,正值北伐战争开始,前线不断传来胜利消息,特别是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4军独立团汀泗桥与贺胜桥大捷消息。“离家从军,就是为了征战沙场,报效祖国。前方战事正酣,好男儿岂能安居于后?”于是,他以请假探亲为名,到湖南去追赶北伐部队。几经周折,萧克终于被分配到叶挺部71团3连当了指导员,成为铁军的一名成员。

身经百战,浴血沙场

与萧克共事的3连连长郑鸣英是共产党员,他俩经常促膝谈心。萧克说:“我把自己的家世、仇恨、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理解,都同他说。他则给我讲阶级斗争,讲社会发展史,讲共产主义理想像放射光芒的灯塔,把我的胸怀照亮,从这时起,我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并产生了要加入共产党的迫切愿望。”1927年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许克祥又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在白色恐怖之中,萧克于5月29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中。

8月1日凌晨两点钟,南昌起义的战斗打响,萧克所在部队消灭了匡庐中学内驻扎的归附汪精卫集团的一个团。不久,起义军退到抚州,萧克从8连调到4连当连长。由于萧克重视政治宣传和思想工作,连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那时,在整个起义军中,他们71团2营4连是保持战斗力比较好的连队之一。从南昌出发时,全连共有110人,到汀州时有八九十人,到广东后还有七十几人,保留了近三分之二。起义军在汀州停留了几天,便 向潮汕进军。9月28日,他们在汤坑附近,遭到了力量超过几倍的敌军围击,全连只剩下20个人。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