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夷:当时胆子大一点 今天广东会更好
2008年07月07日 08:32南方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开放] [任仲夷]

引起思想混乱的话没传达

关山:对1982年两省座谈会精神你是怎样传达的?

任仲夷:当时有中央领导建议要对存在问题进行大辩论,以统一认识。我经过慎重考虑,认为不能这样搞,一搞大辩论,就会出偏差,弄不好就像过去政治运动一样,上纲上线,乱抓辫子,乱扣帽子。过去搞政治运动,搞大批判,大讨论,其实是只有大批判,哪里有什么大辩论,只有“批倒”,“批臭”,不允许你还口。

1982年3月底至4月上旬,省委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省、地(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两省座谈会精神。会前,有不少干部估计“这一定是杀气腾腾的会”,许多县委书记都准备在会上作检查,挨批评。

因为有胡耀邦的“尚方宝剑”,那些不利于广东改革开放,不利于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甚至容易引起党内外思想混乱的话,我都没有传达。

我开场就说,这不是一次杀气腾腾的会,而是热气腾腾的会。我在代表省委做的报告中说,广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委要承担责任,我作为第一书记,更要承担领导责任,并且检讨了自己的失误。对下面的干部,强调只要不搞违法乱纪和犯罪活动,工作上还是允许犯错误的,对干劲足、闯劲大的干部应予鼓励。

根据中央的精神,在这次会议上,我在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的方针: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坚定不移。不久之后,我在汕头又提出“执行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的政策坚定不移”,和前“两个坚定不移”加在一起,就是“三个坚定不移”。同时提出“三个更加”: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为避免“一治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我对过去提出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越活越管,越管越活”的十六字方针,在这次会上,改为二十四个字,即“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思想先行,管要跟上,越活越管,越管越活”。

旁白:在任仲夷的主持下,广东在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斗争过程中,先后制定的《关于处理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活动的若干政策规定》等10个文件,文件明确划清政策界限,给一些工作中有失误的同志予以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使广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先走一步中继续敢闯敢冒,大胆实践,大胆探索。

由于贯彻中央指示坚决、全面,最后在反腐败反走私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生产也上去了。后来有些干部谈到这段工作时,认为省委在思想战线方面很明确、态度很坚决。尽管来自外省的议论不少,压力很大,但解决当时的突出问题和抓生产两不误,没有摇摆。因此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继续前进。

我们要排污,但不能排外

关山:“排污不排外”也是在这次会议提出的?

任仲夷:“排污不排外”是在这期间提出的。1982年5月,我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得比较具体:我们不排外,排外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要排污。实行开放政策,也带来一些新问题。“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也会先污染。盲目排外是错误的、愚蠢的;自觉排污是必要的、明智的。排污要分清界限,要排真正的污,要作具体分析,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统一认识。我离休之后,对“排污不排外”的问题,曾在报纸上谈过,污有“内污”、“外污”之分,“排污”主要应当重视排“内污”。

关山:事实上,世界上找不到纯粹好的和绝对坏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对外开放带来一些污染毫不奇怪,甚至可以说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不要让这样的东西变成主流就行了。而且有些我们认为是“污”的东西还不一定是“污”,比如当时就说“市场经济”、自由、人权这些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穿喇叭裤、留长头发就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等等。

任仲夷: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所以要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不是说了吗,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各种价值观都应和谐相处,彼此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共同发展。

耀邦即席题词“特事特办”

卢荻:1983年2月,你陪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深圳经济特区,他对特区有何评价?

任仲夷:耀邦总书记是个思想很解放的领导人,他对深圳经济特区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说,特区是新事物,同志们搞得不错,敢于创新,是很有成绩的。胡耀邦同志还即席题词:“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谷牧同志后来视察广东三个经济特区时,赞同胡耀邦对特区的这一评价,认为评价公正,符合实际。6月25日,谷牧又传来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经济特区“现在办得不错,中外承认,不存在抹掉不干的问题。”这对我和广东省委是最大的支持、鼓舞和鞭策。

回顾经济特区创办初期,碰到过不少难题。蛇口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困难重重。有些单位大权在握,你不照他们的旧框框办,怎么说他硬是不同意,卡你的脖子,官僚主义曾使袁庚百般无奈。为了摆脱条条块块的牵制和干预,袁庚一再向广东以及中央有关部门提出要求,授予蛇口更多的自主权。我认为这些要求合情合理,因此大力支持。1984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蛇口工业区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这个文件对蛇口至关重要,它明确规定了蛇口工业区的十大自主权限,包括项目审批权、进出口物资审批权、人事权等。有了这些自主权,工业区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独立处理许多事情,不需要层层请示往返周折,同时也可以对管理体制大胆进行改革。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蛇口后说:蛇口快的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

袁庚后来感慨地说:“蛇口曾经有过10年的辉煌,创造了一种与外界不同的经济政治环境,成为一方热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最重要还是由于中央和省的支持。”

1984年春,小平同志第一次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并分别为三个特区题词,充分肯定了兴办特区的决策和实践。小平同志这次南巡,谷牧说,“给那些有关兴办经济特区是是非非的议论,基本上画上了句号”。

解放思想,推动农村变革

卢荻:你在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期间,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任仲夷:我还在辽宁任省委第一书记的时候,就积极支持农村的改革。1979年5月,我支持记者范敬宜撰写的批评否定农村变革的文章《莫把开头当过头》。并加上另一半标题:“莫把支流当主流”。5月16日《人民日报》加上编者按全文转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

到广东之后,我一如既往支持农村改革。1月22日,我在会上讲话中指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即使是面大一些,只要群众满意,又能增产,对国家贡献增多,就不要硬改过来。政策一定要稳定下来。凡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又受群众欢迎的政策,都不要轻易改动。”我接着说:“现在全省各个地区对包产到户的看法,分歧很大。我看不要强求统一。还是因地制宜为好。”我这一番讲话,对推动农村实行包产、包干到户,起到了一定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过了年底,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贯彻全国农业书记会议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全省农村坚持实行农业联产计酬责任制。我根据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向地市委书记阐述自己的观点:农业实行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大改造。有些同志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苏联农业经济模式的影响,总认为只有集体才是社会主义;穷才是社会主义,富(特别是农民个人富)就是资本主义;只有“统”才是社会主义,“包”、“放”、“活”都是资本主义。我强调要进一步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从这些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指出:现在走的是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路子,农村要继续放宽政策,着重抓好“承包专业化,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经济服务社会化”这三个环节,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巨大变革。

经过我和其他省委领导做工作,加上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原来反对实行包产到户的四个地区的书记,也改弦易辙,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反对意见了。

1982年,全省农村普遍实行包干到户或包产到户,胜利地完成了人民公社经营体制的转换。随后渔业、林业、工副业等等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