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桥当年如何操控的上海市委写作组
2008年11月20日 14: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

摘要:在文革中上海一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全国各地没有写作组的,惟有上海市委的写作组在文革期间可以说是非常的引人注目。张春桥在北京遥控了上海市委写作班子,而且这个上海市委写作班子客观来说,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何亮亮:文学刊物如今在中国可以说是不太景气,虽然还有人看,当然更有人编,也有人写,但是总的来看它的市场的比较小。因为年轻人,年轻人很多还是喜欢文学的,但是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您知道不知道在中国也就是在三四十年前,具体的来说在1973年,在当时的中国文革期间,全国只有一本文学刊物这就是上学出版的《朝霞》,那么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当年《朝霞》的主编写的一本回忆录。

这本书就是叫做《生逢其时》,它的副题是“文革第一文艺刊物《朝霞》中主编的回忆录”,它的作者叫做陈冀德,就是我们封面上看到的这位女性。那么陈冀德,出版是由香港的时代国际出版公司出版的。因为这一类跟文革有关的回忆录,基本上它只能在香港出版,在中国内地如果可以出版的话,大概有很多的限制。

那么陈翼德她实际上是当时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的一个成员,但是她具体的分工就是当时开始研究要出版的文学刊物,她是刊物的主编。那么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她提到很有趣的细节,就是在应该是1976年,1975年、1976年的时候当时我还记得这个事情,就是当时在济南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当时要做一个鲁迅著作的注释的这样一个工作会议。

那么全国各地去出席这个会议,各省的宣传部长,那么上海是由陈翼德作为代表出席的,这有一个怪事,当时全国各地的各省都已经有自己的宣传部,只有上海市委是没有宣传部的。但是没有宣布部就派了这位陈翼德去参加这个会议,所以她的身份实际上略相当于上海市委的宣布部,因为上海没有宣布部长。所以给她一个衔头就是上海写作组的文艺组的组长,但是文艺组的一个组长她可以跟各省省委的宣传部长可以平起平坐,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上海的地位。

其实在文革中上海一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全国各地没有写作组的,惟有上海市委的写作组在文革期间可以说是非常的引人注目。那么实际上在文革之前,毛泽东就开始利用上海,就是利用张春桥和姚文元他们为文革来造舆论。那么在文革期间张春桥和姚文元在北京遥控了上海市委写作班子,而且这个上海市委写作班子客观来说,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写作班子这些很有名的笔名像罗思鼎,石一哥等等,那么我想这个经历过文革的人都是记住的。那么这本书就陈翼德在写作班子的里面她不是最有名的,因为写作班子里比较有名的像这个朱永嘉,像这个王成龙等等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当然还有他们的上司上级徐景贤,人称徐老三,那么陈翼德是非分工,就是管《朝霞》的出版的。

那么《朝霞》出版的背景为什么今天还是值得重视和研究呢?我们知道在1973年之前,就1966年文革大革命,文革开始之后,全中国各地的所有的文艺的刊物,甚至所有的刊物都停刊了,整个中国大陆就真正的成为一个文化的沙漠,可能除了极少数科技的刊物还能够维持出版。那么像这个文艺社科类的刊物一本都没有。

所以1973年实际上是由当时这个王洪文,王洪文已经是当中共中央的副主席王洪文的大秘书叫做萧木,由萧木提议的,他认为上海可以办一本文艺的刊物,文学刊物,那么这本《朝霞》就因此产生了,而陈冀德就担任了《朝霞》的主编。

下一页:王洪文、王秀珍与张春桥之间的矛盾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