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诸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一暴十寒。
那么这一系列我们要特别谈到,有关学习与环境的关系。那么说到学习与环境,我们想到孟子,孟母三迁的故事,据说孟家本来住在坟墓区的附近。
那么小孟子呢,就经常到坟边,看到别人祭祀,他也跟着去祭拜,后来母亲就把家迁到市场旁边,小孟子就跟着去称斤论两,好像在做生意一样。最后孟母亲把家迁到学校旁边,小孟子就跟着去念书了,当然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从这里面也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那么谈到孟子的话,我们首先就会觉得有些困难,为什么困难?因为你翻开孟子的书,第一篇就是梁惠王篇。那么孟子在古代周游列国,跟许国国君见面,他前面几篇都谈到,跟国君之间的互动,我们一般人看的时候,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为什么?因为古代跟现代时空差异太大,国君跟一般百姓,身份差别也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可以从孟子的对话里面去了解到儒家思想的应用,尤其我们会发现,对于塑造成语,我们今天使用的格言,孟子很有贡献,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一暴十寒,这个怎么来的呢,就是来自于他跟齐宣传王之间,经常见面谈话。
但是还没什么效果,于是有人就说,是不是国君太笨了,所以孟子就解释一下,他说不是的,所以这一段的资料,因为比较多,我们就直接从白话文来做一个说明,孟子说对于大王的不明智,不必觉得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再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与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一离开,那些给他浇冷水的人就来了,我对他刚刚萌芽的一点善心,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这一段话里面有,一日不暴之十日寒之,等于是孟子把自己当作太阳,我是温暖的太阳,大王就好像一个植物的种子,太阳晒一晒,他开始发芽,开始成长。但是孟子走了之后,别人都来浇冷水,跟他说理想太高做不到,说的是仁政,叫你大王先要自我约束,替百姓设想,这个太难。别的国家也不做,以前也很少人做到,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大王又灰心了,所以这就是一暴十寒的典故的来源。
从这里面我们知道,国家需要很多好的大臣来辅佐国君,国君一个人,有时候因为权力太大,权力又使人腐化,他在做判断的时候呢,很难考虑周全,所以孟子的说法有他的道理,你光靠一个人,偶尔听到一些好的话,你不容易坚持下去,你周围如果很多人,都能够从正道上来给你建议,那就不一样了。
那么另外一段孟子的话呢,也跟这个有些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孟子说:“仁德战胜不仁德,就好像水战胜火一样,现在实践仁德的人,就像用一杯水,去救一车木材的火,火没有熄灭,就说这是水不能战胜火,这样就给了不仁德最大的帮助了。
最后连原先的一点点仁德,也会失去的,孟子说这个话是配合当时人的理解,水可以胜火,这显然来自于古代的一些五行的观念。比如说水克火,火可以克金。金,金克木,像这是五行里面,我们简单提一下。
但是如果你用一杯水,你看到一整车的木材着火了,一杯水去救,怎么可能熄灭火。因为它数量上差太远了,这个数量上差太远就好像前面说的,孟子跟大王见一次面,别的大臣加起来见十次面,你一次给他温暖,另外十次给他寒冷,种子再怎么样能生,也无法成长。
那么这个地方讲到说,你如果仁德胜过不仁德,比如政治领袖有爱心,当然是胜过政治领袖很残暴。但是你有仁德后来发现,无法胜过不仁德,别人那么残暴,他还是得到支持,那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的不仁德,数量上太少了,百姓还没有体会到,你说我只做一件好事,别人做十件坏事,那我这件好事,为什么不能胜过他,你需要做十件好事,就可以胜过他了,所以在孟子来说的话,他会强调,一个人他行善要有恒心,要不断累积,到一个时候才能够改变形势,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理想主义的怀抱。
但是一旦法理想不能实现,很容易就放弃斗志,变成虚无主义,所以西方有一些话说得很好,他说理想主义的旁边,就住着虚无主义,什么叫虚无主义呢,就认为说理想没用,反正最后还是会输,认为说人生再奋斗也一样,好人坏人最后都没有报应,这种想法出现的时候,就会使很多人放弃了理想,到时候,或是同流合污,或者说抑郁寡欢,让那些有理想的年轻人,下一代的年轻人,感觉到更失望了。这可以说是对人性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今天谈到说,孟子教我们学习跟环境配合,我们就要深切的了解,要避免一暴十寒,我们自己念书也一样,今天拼命念书太累了,后面休息十天,不会有效果,同样的我们做好事,不能说我只做一件,就希望改变这个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累积到最后,一定正义可以胜过不义的,这是儒家的信念,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观念,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谢谢各位。
《国学天空》首播:周一至周五 18:45 重播:周二至周六 14:0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