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从一间小平房走出了联想
2009年11月07日 10:45 】 【打印共有评论0

白春礼(中科院常务副院长  中科院院士):这个百人计划当时在国内应该说是资助强度最高的百人计划,每个入选者有200万元的科研经费的、启动经费的支持,可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提供助手,提供研究生,可以买仪器设备。

解说:“百人计划”这个名词,立刻成了海外华人科学家所热议的话题,尽管项目所能提供的科研条件很有限,很难与国外的条件相比,但对很多人来说,仍旧(仍然)有着很多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在美国休斯顿大学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国,他就是第一批“百人计划”入选者王恩哥。

王恩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  中科院院士):我回国之前是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当时我们正在做的一件工作呢,就是想把一个生长的设备,直接用飞船带到外空去,然后在那里长材料,然后再把材料运回来,做它的分析,看看有没有价值,为未来的应用做一个前期的科研的铺垫。

解说:选择百人计划,就意味着可能永远也无法再从事这项工作了,况且家人全都在美国,王恩哥犹豫了。

王恩哥:我在百人计划,我接受之前,我曾经到回国来一趟,这趟里对我的一些经历,我的触动也是非常之大。我要离开北京的时候,现在的院长,路甬祥院长和当时科学院的几乎所有在家的局长,一起请我吃了一个饭,我觉得其实作为一个人,有人看得起大概是一种最应该珍惜的事情。

解说:1995年6月5日的夜晚,在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里,一场特殊的招待会正在举行,这是专门为即将回国的王恩哥举行的欢送招待会。

总领事亲手将一块刻着“赤子之心科技报国”的牌匾,赠与了王恩哥。王恩哥放弃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工作,回国发展的举动,在当地华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生活、工作条件都优越得多的美国,回到中国,同时回绝了亚洲其他著名研究机构的邀请,很多人都不理解王恩哥,还有人认为他是不是想出风头,或者想回国“当官”。

王恩哥:对于我在政治上的前途或者什么东西,没有任何的许诺,我回来以后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我觉得很吸引我的就是,我毕竟可以独立做事情,可以开一个课题,按照我的想法来建设这样一个课题组,这个大概是很吸引人的,我觉得这个大概是最重要的一点。

解说: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后,王恩哥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标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室工作和培养学生上,做出让国际物理学界认可的成绩,为回国的人争口气。

曹建林(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百人计划,我觉得它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它的标准时比较严格的,而这样的同志他入选之后,由于有这样比较严格的标准,同时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声望,因此他拿到百人计划的人,一定会拼命努力,他要名副其实。

解说:百人计划执行到现在十多年来,科学院通过百人计划,已经培养凝聚了1500多名优秀的人才,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从海外直接招聘回来的。

白春礼:在接受百人计划这种形势(形式)支持的入选者当中,目前我们有29位当选了科学院或者工程院的院士。我们还有37位,都是作为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的首席科学家,另外我们还有几百位作为863的专家,所以这些优秀人才通过这个计划的支持,使得他们脱颖而出,很快地弥补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

解说:为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1997年底,中科院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国家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并主动请缨,承担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任务。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中科院院长):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要实现小康,最后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走一条创新的道路。因为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你只能够依靠引进,只能跟在人家的后头。你只有原始科学创新,只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还有强大的集成转化能力,你才能走到前头去。

歌词: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何亮亮:六十年风雨历程,几代科学家接力走过,薪火相传的是他们不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了这些才有了一个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国奇迹,而一个个的中国奇迹,又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