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爱情碎片 失却在麦场垛里的青春
2008年12月26日 12:4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女同志穿的短裤,我们那边的人都捂着鼻子,看都不敢看

解说:十多年的兵团生活,被兵团塑造多年的上海青年,也一直在用他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兵团。

何立云:像女同志穿的短裤,我们那边的人都捂着鼻子,看都不敢看,有的还臭骂她们。

余加安:这是不应该是笑话的笑话,为什么呢?上海人一点点的确良穿起来了,尤其丫头呢,都带胸罩吧,这个肉透出来很明显。那时候老职工,啥东西嘛,那时候骂上海这些丫头,骂的一分钱不值。但是以后呢,他说我们要探家了吧,你回去吧,给那个东西带来,挺好的,给我老婆带,给我带点,骂都要骂的。

记者:带什么,衬衣还是内衣?

余妻:就是胸罩。

余加安:胸罩。

何百成:上海今年流行什么服装,上半年流行的,下半年在我们阿拉尔就流行了。有那么多候鸟,来回地穿梭于上海与新疆之间,你说这东西不是快得很吗?

毛国胜:他们把先进的一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念,生活的一些衣食住行都带过去了。

何百成:到1966年的时候,咱们农一师的总共职工总数是十万七千多人,而上海知青将近四万六千人,就是占到我们农一师职工总数的43%,你说有这么大一股力量,它不就会形成,把阿克苏称为小上海吗?

解说:文革结束之后,社会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自大上海的新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差距,不断地刺激着知青们的神经。

王祖炯:边疆和大都市的差距,每过几年我们探亲回来,就差距拉大了,差距拉大了我们似乎在倒退,似乎在原地,人家在前进。

姜步宏:自行车也是稀罕物件,那么那时候我们农场里流传,戴手表的爱撸撸袖,叫人家看到手表。穿皮鞋的爱跺脚,叫人家看你皮鞋。

鱼姗玲:实在是必需品,那一年我买棉鞋,只有一个,他只有两个,但是两个都是一个脚的,就是这样子的。

祝匡依:那个时候已经是我们北疆细粮已经比较多了,但是到南疆吃的就是玉米面,包谷面,发糕,住的就是地窝子。

程均友:风沙大,嘴干,水是咸的。

王祖炯:我从63年10月份到达我们这个农场,一直到20年以后离开这个农场,20年,每一天我都是拉肚子的。

解说:就像当年新疆对他们的召唤一样,如今的大上海,对他们内心的召唤也愈发强烈起来,多年压抑在心底的思乡之情浮上心头。

余加安:我姐夫一看见我一回来,他就喊了一句,妈,弟弟回来了,我母亲是从楼上连滚带爬地冲下来,一下就下来了,不知道了,一下下来了。下来别的都没讲,一把就抱住我,儿呀,那个眼泪呀。儿呀,你回来了,这到现在我都没办法忘记。

欧阳琏:到上海也是晚上,离开上海也是晚上,都是深夜。这也是按照我现在的观点说,也是铁路局在运行表上面是下了工夫的,要不是火车一下,一股臭味道都来了,拖儿带女的,走的时候吧,大包小包,都是吃的,哭,火车没走,下面哭得不得了。

朱静华:我第一次到新疆去,我根本没有哭,一路上我们一共是六辆汽车,每一次都是车上全都嚎啕大哭,就是我跟还有一个男孩从来没有掉给一滴眼泪。但是每一次我离开上海的时候哭的不成样子的,当时在火车离开的时候,我就是想为什么容不下我,我为什么要到那边去。

主持人:和那些早年间从内地农村迁移到兵团的老职工相比,安了家的上海青年却难以安下心。漫长的岁月和遥远的距离无法消除他们思乡之情和回归城市生活期盼。当那些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弟弟妹妹们,已经纷纷掀起返城风潮的时候,他们这些支援边疆的先锋,又该如何把握自己人生的轨迹呢?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到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到周六 09:00-09:3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