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消除争议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响遍全国
2008年11月18日 14:36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压力再大,我们硬着头皮顶着。心里知道,经过三次失败,离成功其实已经不远。三局的领导也没有批评我们,干部工人们更无半点怨言。有个工地管理员表态,我宁可去坐牢,也要搞下去。

多次到工地上视察过的梁湘、周鼎等市领导,表态坚决支持我们继续试验。罗昌仁说:“我们要把成功的机会给三局!”

当时在现场负责的除了我和爱人外,还有39岁的党支部书记、施工副指挥厉复兴,36岁的工地主任、施工总指挥王毓纲,26岁的滑模主管、设计组组长罗君东等。年轻人有冲劲也有韧劲,我们聚在一起测算数据,模拟试验,越试心里越有底,觉得我们一定要成功,我们一定能成功。

怀着必胜的信念,我们全面分析了失败原因:出模强度的难题已经解决,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浇灌速度问题。

1530平方米一层的平台,需要2400多立方的混凝土从多个方位同时浇灌。因为设备不足,导致混凝土供给量跟不上。只要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供给,保证均匀浇灌,就可能闯过这一关。

在总局和市政府以及银行的支持下,我们贷款又增置了4台搅拌机、一个搅拌站、一个输送泵,一个爬塔(用来垂直运输混凝土)。

根据新的研制方案,第四次试滑于1983年9月18日晚9点开始。

张恩沛局长亲自从武汉赶来,坐镇指挥。

罗昌仁副市长当晚7点就赶到了工地,为我们压阵。

在开工之前,张局长做了动员。他说:“同志们,4个月的努力和煎熬,今晚就要见分晓!深圳市委市政府和中建三局领导都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技术上的难点和障碍都已被我们克服了,现在就看我们的临场发挥,看人的因素了。所有的岗位、所有的工序、所有的作业都不能有任何的疏忽与差错。今晚,我们一定要把滑模拿下来。”

一声令下,搅拌机和输送泵开始轰鸣。

水泥每浇灌30公分滑模将提升一次。

晚11点,是预定的第一次滑模提升时间。工地上一片肃静。分布在1530平方米操作面各个关节点位置的576个油压千斤顶同时启动,“哒、哒、哒、哒”,576个马达声清晰而惊心。

我和罗昌仁副市长、张恩沛局长、黎克强总工和工程指挥部的成员们蹲在滑模平台的下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拉模的过程和效果。

自重280吨、结构庞大的滑模,慢慢地同步被顶升起来。一公分又一公分。混凝土墙脱离了模板,像一排长城,稳稳地矗立在眼前!青灰色的墙体柔和、光滑、坚实,没有一丝裂缝,在工地夜灯的照射下,像婴儿的皮肤一样令人心醉。脱离模板怀抱的墙体,迅速地凝固、成型,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继续浇灌,继续提升,滑模整个提空后,宣布一层大楼完成。经过激光检测,楼层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完全符合标准(最后大厦竣工时,大厦的倾斜度只有3毫米,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准)。

第四次滑模成功了!巨大的喜悦代替了巨大的压力。

罗昌仁副市长擦着眼角的泪花,与我们一个个握手:“太不容易了!祝贺你们!祝贺中建三局!”

我按捺住猛烈的心跳,拿起麦克风对着工地周围沉默地等待已久的1600名员工说:“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滑模成功了,我们胜利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冠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