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宇:傅斯年罗家伦这一帮人对毛泽东是不屑一顾的
解说:对于不合格教授的去留傅斯年也是费心思量。1949年傅斯年出任台湾大学校长时,就曾尽力解决这个难题。
吴定宇:当时看到台湾大学里面有六个教授,学问不怎么样,他要精挑人才呀,就决定解聘,但是一解聘这些人的生活怎么办呢,傅斯年也很同情他们,也看到他们穷的可怜,于是乎就跟当时的台湾的省长陈诚,去给他们说情,让他们那个图书馆聘任他们当编撰委员,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不是说一解聘我就不管你们了,把他们丢开了,那说明傅斯年考虑问题非常非常精细。
马鼎盛:毛泽东对斯诺回忆他在北大图书馆的凄凉:“在这些来看报的人们当中,我认识许多有名的新文化运动领袖。像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对于他们我是特别感兴趣。我打算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他们都是忙人。他们没时间倾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土话。”27年后的1945年,毛泽东和傅斯年在延安的窑洞重逢了。就因为在北大这段缘份,贵为中共主席和百万共军的统帅毛泽东,特地拿出一个晚上同傅斯年独对。毛泽东提前傅斯年在五四运动是大出风头,为反封建和新文化运动做过贡献时,傅斯年不卑不亢地笑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之后毛泽东手书唐人咏史的《焚书坑》送给傅斯年,说是: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实傅斯年不是陈胜,毛泽东何止是项羽、刘邦呢?
解说:1945年6月2日,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7位国民参政员联名致电毛泽东、周恩来,提出访问延安,并“希望继续商谈,以使抗战胜利早日到来”。
吴定宇:毛泽东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时候,他就认识傅斯年,当时他对傅斯年的印象不太好,毛泽东在跟斯诺谈话的时候:就讲过当时当个图书馆管理员,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傅斯年罗家伦这一帮人对他是不屑一顾的,很傲慢的,当时很多人劝傅斯年不要去,连陈寅恪等人都劝傅斯年不要去,那傅斯年他还是去了。
解说:毛泽东和每一个位到延安的参政员都进行了深谈,源于这次延安之行,同去的七人都有了自己的最终选择。
吴定宇:像黄炎培他很快就转向了共产党,1949年以后还担任过政务院总理这样的高官,傅斯年后来就到台湾去了,像胡适、傅斯年这种人,他们很难用单纯的或者简单的好和坏来评价,在政治上,傅斯年和胡适他们是追求要在中国实现西方式的民主,显然蒋中正他领导的国民党政权不是他们最满意的,但是你也找不到其他的,当时他并没有认识到共产党会取得政权,在政治上他是坚定的是站在蒋中正这边的,但是在思想上他们是主张,自由之思想,独立的精神,这是他们一贯秉承的一个做人处事的宗旨。
解说:蔡元培去世以后,中央研究院院长的位置空缺,当时蒋介石要把他的秘书派去当院长,对于蒋介石的任用私人,傅斯年坚决反对。
吴定宇:傅斯年和陈寅恪都是支持胡适去担任学术机构的最高领导人,因为作为学术机构的负责人,选的好,可以推进学术研究,可以传承中华文化,选的不好,那就会使我们的文化断绝,这个他是非常清楚,所以他把政治跟学术是分的很开的,正是由于这种自由主义立场君子不党的观念,使得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马鼎盛:傅斯年主持收购清代内阁大库档案,耗费很大,但是在整理时傅斯年却有些失望。他对李济说:“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李济反问:“什么叫重要发现?难道说先生希望在这批档案中找到满清没有入关的证据吗?”傅斯年听了大笑。这批档案成为后人研究清史最完整的资料;傅斯年本来是黄侃的得意弟子,在顾颉刚鼓动之下去旁听胡适的课。几次听下来非常满意,傅斯年对哲学系几位好友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胡适回忆说:“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班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之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胡适说傅斯年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傅斯年54岁英年早逝,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损失。
《风范大国民》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六)18:30
重播:(周日)04:30 (周一)13:3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